00434、密支那-《撿寶》
第(2/3)頁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后期,翡翠礦的價值逐漸的凸顯了起來,密支那地區就成了政斧軍和地方勢力爭奪的焦點,這種爭端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的平息過。
雖然現在王鼎等人看到的都是歌舞升平,在政斧的控制下皆大歡喜,但是實際上在密支那這縱橫150多公里的翡翠礦區內,各種關系卻是極其復雜,經常都會爆發一些小規模的戰爭,當然,這些事情對外是不宜宣布的。
吳剛和吳剛的家族里的人,就是屬于地方勢力,他們家族所訓練的護礦隊,在某個時段轉身一變就能成為軍隊,和政斧軍相抗衡,現在的平靜,只不過是各方勢力妥協下的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吳剛的家族,任何勢力都是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基礎建設上來的,因為今兒這地盤是你的,你修建好了,說不定明天就會被別人搶去,誰愿意干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呀。
像王鼎和錢樂身上所帶的武器,就是被吳剛知道了,他也不會在乎的,那些個玩意兒,相比他家里的武器庫,根本就不起眼,在他家外圍巡邏的保安人員,身上都是背的前蘇聯的ak沖鋒槍。
在這個地區,沒有點關系背景的人,根本就不敢深入,否則說不定就被什么人給綁了肉票,運氣好,說不定能贖回去,運氣不好的話,那就給叢林里的草樹木做肥料了。
車里實在是顛簸的厲害,王鼎也沒了說話的心情,用手緊握住門上面的副手,百無聊賴的在車內四處看了起來,倒是讓他發現了一些不同之處。
王鼎仔細看了一下,自己所坐的這輛車,車門都是經過銅板加固的,那車窗玻璃看起來,和平竄的玻璃也有些不一樣,說不定就是傳說中的防彈玻璃,
在王鼎前面的車玻璃上,貼著一個十分顯眼的通行證,按照他們的翻譯,那上面寫的就是“國賓”的意思,一路行來雖然遇到的車不是很多,但是都會主動靠邊,給他們的車隊讓路。
從密支那到帕敢的路上,基本上每隔二三十公里,都會有一個檢查站,雖然只是用幾根木頭搭制的攔車工具,不過卻是很實用。
每次在距離檢查站很遠的地方,吳剛都會探出頭,用緬語招呼幾句,這些真槍實彈的士兵似乎都認識吳剛,根本連車內都沒瞅上一眼,就搬開木頭架子讓車通過了。
在顛簸了三個多小時之后,王鼎等人來到了孟拱,這里是密支那前往帕敢的重地,也是當年中國遠征軍發起孟拱河谷戰役的地方。
在吳剛下車辦理了一些手續,并且休息了半個多小時之后,兩輛車繼續開往帕敢。
過了孟拱,道路變得愈發難走了,根本就沒有什么路面可言,越野車只是跟隨著被運原石的大卡車壓出來的路基,艱難前行著。
按照吳剛的說法,在幾十年前的時候,缺少機械的那些采玉人,就像是疆新采玉人一般,全憑肩挑臂抗把翡翠從深山里運出來,只是他們的工具,由疆新的毛驢換成了緬甸產的大象而已。
在這雜草叢生的道路兩旁,則都是抬眼望不到樹梢的高大樹木,這些樹木分布在山脈之上,看上去有些陰森森的,加上吳剛說著這里面隱藏著各種危險的生物,并且每到傍晚清晨的時候,都會產生瘴氣「許多誤入林中的人,很少能生還。
吳剛的話說得王鼎毛骨悚然,他在反思自己這趟尋寶之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簡單,連天上的光線都無法射入的森林,仿佛怪獸的大喝一般,黑梆梆的吞噬著一切進入的人和生物。
這樣的環境之下,想要尋寶,找到寶藏,真的有點飛蛾撲火。
“緬甸的黑熊不少,你們不知道那玩意的熊膽,可是被稱為液體黃金的,不過現在數量也很稀少了,你們要有興趣,改天叫他們陪著你兩打打獵。”
“打獵?”
王鼎不是沒有興趣,只是黑熊什么樣王鼎還沒見過,想著弄人家的熊膽,還是算了吧。在緬甸這地方打獵,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了,他自個沒事都會到山里去放幾槍,打點野雞什么的改善下伙食。
帕敢地區是緬甸翡翠開采最早的地方,從十三四世紀的時候,就有了開采翡翠玉石的記錄。
據說大約在13世紀,中國云邊有一馱夫在從緬甸返回沖騰的途中,為了平衡馬馱物品兩邊的重量,在今緬甸帕敢勐拱地區隨手拾起路邊的石頭放在馬馱上。
這馱夫回家仔細一看,途中所揀的石頭似乎為綠色,可作為玉石,經打磨后果然碧綠可愛,比軟玉有過之而無不及。后來,人們就去帕敢勐拱地區開采這種寶石,從那以后,緬甸一直是世界上優質翡翠的主要產出國,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世界上另外一個地方,發現有翡翠產出的。
現在生活在這里的人,大約有16萬人,其中6萬人為緬甸本地人,而另外的10萬都是緬甸各大公司的采玉工人。
在帕敢生活的緬籍華人很多,都是在這里生活了上百年之久,隱然以吳氏為首,吳剛在前幾年曾經辦了一個華文學校,現在有六七百個華人學生在里面學習。
在經過近3個多小時的漫長旅途之后,兩輛車終于進入了緬甸翡翠的發源地:帕敢地區。
在進入到帕敢境界之后,道路卻是變得愈發難走了,因為好好的馬蹌,莫名其妙的就會被炸開一條豁口,這都是各個挖掘翡翠公司的,使得越野車不得不經常的繞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