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腳剛剛解決掉了李芳遠,后腳就收到了來自朱元璋的圣旨。 讓朱啟去草原上,負責指導那邊的經濟工作。 這可讓朱啟老大難了,本來還以為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可以休息休息了。 卻沒想到還要繼續往草上奔波,好在草原離的遼陽也并不是很遠. 到不用像從應天府去草原,那么遠的距離了。 估摸著也就幾天的時間就能到草原上了。 朱啟自然不可能深入草原,指導什么經濟工作的。 那邊一片荒蕪,有什么可指導的呢。 而且現在草原上經濟建設做得最有成效的,那自然就是靠近在長城外面的亦乃集了。 說起這亦乃集,原先還是自己的好岳父,阿札失里的地盤。 這阿札失里原先是想靠著大明來擴張自己的力量,至于以后是在草原稱王,還是說怎么著,那他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那都是以前了。 現在阿札失里可是半點想法也沒有了,看看北元,現在悲慘的景象、 還有高麗半島,李成桂父子的下場,阿札失里哪里還不明白。 這一切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而自己這個落魄的北元貴族,如果不是依靠大明的話,現在恐怕依然是納哈出,底下的一條狗吧。 而現在他能夠成為亦乃集的城主,自然也全是靠了遼王朱啟,靠了大明的力量。 而現在他可萬萬沒有任何的反心了,更加沒有二心。 而相比較起阿札失里來說,納哈出那邊,可就要慘多了,納哈出自從北元皇帝被打敗之后,就沒有任何反抗的心思了。 甚至直接寫信給大明,想要投靠大明,內附到大明做一個附庸國,當個諸侯也好。 而朱元璋怎么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呢? 他本來就是為了全盤繼承北邊的領土,自然不會允許一個北元的貴族繼續在草原上當他的遼王的。 所以,朱元璋很快就呵斥了一番納哈出,并且讓納哈出早日投降,免得受皮肉之苦。 這納哈出自然是不想投降的,好不容易在他的草原當了一個王,這個時候如果把草原讓出去,那他可就沒有任何的資本了。 不過想想,對于大明也沒有任何的勝算。 納哈出現在可以說是左右為難,進退兩難了。 還是沒有投降,恐怕也是抱著最后的一線希望,覺得大明不可能這么快來攻打自己。 能爽幾天就爽幾天吧,當然這也是朱啟自己的猜測,具體納哈出怎么想的? 朱啟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和自己也沒有什么關系。 他收到了要改善草原經濟的任務之后,馬不停蹄的就到了亦乃集來了。 而前段時間,來亦乃集的時候,這亦乃集還是一個小鎮子。 雖然分單著南北貿易往來的中樞紐的責任,但亦乃集畢竟還是規模太小了。 再加上大明前段時間開放了好幾個邊境貿易點,這亦乃集的作用更小了。 不過經過了大明的大力發展,還有最近的重點培養之后,亦乃集的規模已經不是前兩年可以比的了。 整個城池番了兩倍的面積,還不止而成內的人員,自然是不用多提了。 本地人口比較往來的商人,甚至都還不足一半呢。 而本地越來越多的漢人,和牧民都出現在這座小城里面,他們都是在這里生活做生意。 并且有些不少的漢人,都還想著在亦乃集定居下來。 畢竟現在草原,已經被大明給打下來了,這草原自然也就是安全的地方。 而在亦乃集,這個地方也最能夠看草原民族和漢人之間相互融合的情況如何。 一開始自然是有不少沖突的,不過,在大明捕快的努力之下,這些沖突也都不算什么了。 不過大家不要誤會,這可不是說大明不快在搞什么種族壓制,或者種族歧視什么的。 要知道在朱啟看來這些草原民族和漢人其實都是我華夏民族。 大家都是自己人,雖然現在有一些沖突,但并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真正的罪過還是在北元皇帝那邊,現在北元皇帝都給抓住了,老百姓自然是可以好好的,做我大明子民的。 那些主動挑事的,自然是殺無赦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