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也不是很懂,就只能以白話文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了。 如果對上其他,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帝王,這么寫的話,恐怕會挨訓的. 但他這一封策論是給自己的父親,又是平民皇帝朱元璋。 那就完全沒有什么問題了呀. 反而他寫這種白話文,朱元璋看著還更加喜歡的. 更何況朱啟寫白話文的話,推廣起來也會方便很多,而且朱啟也在打算推廣白話文了。 不過推廣白話文最大的阻力并非是朝堂政治,或者是政策上而是生產力沒錯,你沒有聽錯就是生產力制約了白話文的推廣。 為什么古代人會寫文言文,并不是因為他們平日里說話就是這樣。 而是因為用來書寫的東西實在是太過寶貴了,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用的是竹簡和布帛。 竹簡,制作就不用說了,麻煩之極。 還得有刀一個一個刻,伱要是用白話文慢慢刻的話。 得寫到猴年馬月,布帛那就是貴的離譜了。 就算是王公貴族,拿布帛來寫時間字的白話文,也是萬萬寫不起的。 自然是能多簡便就有多簡便了,后面雖然發明了紙張,但是紙張的生產規模一直都不是很大。 而天底下的讀書人用那么多,如果人人都用白話文的話,那肯定也是不夠用的,即便是用文言文作為書寫,也經常會出現洛陽紙貴等等這樣的情況。 而當你發現生產力提升上去之后,最先提高的也就是識字率了。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老百姓們買得起,書本用得起紙硯筆,墨自然識字率就上去了。 畢竟在中國這個地方,每一個老百姓心中,都是想著能夠有朝一日,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讀書改變命運這個觀點,在老百姓的心中還是非常深入的。 朱啟倒是不用多節省了,再花了幾天時間寫了一個國策論之后很快就遞給了朱元璋。 而他的國策論其實也就是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僅此而已。 至于說什么對外征服等等這些都是水到渠來的事情了,當你發明出了馬克沁,而對方還在用長矛弓箭的時候,征服也就是你想不想的問題,而并非是能不能的問題了。 朱啟也將這句話寫在國策里面,總之就是一句話,只要能夠大力發展生產力。 對內,保證農民百姓們的生活富足,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就不存在顛覆政權。 對外能夠保證武力上的壓制,科技上的壟斷,那就立于不敗之地。 這也是為什么現代國家很難再改朝換代的原因所在了,你想想國家武裝都是各種各樣的飛機大炮導彈之類的,最主要的是,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你還怎么去改朝換代啊? 誰吃飽了沒事干啊? 而朱元璋看到這篇國策之后,并沒有第一時間發表任何的感想。 只是回去深思了兩天,于是又把朱啟給喊了過去,而這一次不僅有朱啟在,還有他幾個兄弟也都在現場了。 朱元璋把這篇國策拿出來給所有人看過一遍之后,又帶他們去祖寺拜了拜。 老朱家的祖寺上面提供的除了朱元璋的父親和爺爺之外,其他的人的姓名其實都已經無法考證。 但這不妨礙朱元璋把祝祖寺修得又漂亮又宏偉。 而祭拜之后,朱元璋也是二話不說就把朱啟領到了人前。 一旦夸贊之后,只對眾人說了一句話: 大明若無我兒朱啟,真是萬古如長夜! (全書完)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