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86章 煉鋼和海運-《崇禎懾寰宇,不用黑科技》


    第(1/3)頁

    錢謙益到南直隸三個月后,新政推行成果已經相當可觀。

    崇禎在此期間又追加命令,把錢謙益巡撫監察范圍擴展到浙江。

    南直隸和浙江合起來可算整個大明最富庶繁華的地區。

    這三個月里,兩省已經征收的各項稅收包括酒、茶、鹽以及其他各項坐商稅、營業稅、資產稅除去存留當地,向朝廷解運的合計便起來已有四千六百萬兩白銀。

    江南各地的富家豪門奢侈揮霍的景象也大大收斂。

    這實際上意味著更多的人力物力,能被朝廷所調動,能更多投入在武器制造, 保障軍隊供應方面。

    蘇杭歷來就是整個大明能工巧匠最為密集的地區。

    原本這些能工巧匠大多是把聰明才智和心血投入在滿足富人獵奇和奢靡的需要上。

    各種樓閣花園、飲食器具、家具陳設、觀賞玩物的做工都極盡精巧之能事。

    而在新政推行后,這方面的需求急劇減少。

    許多高手匠人轉而研究武器機關、刀槍劍戟、盔甲火器之上。

    武器制造業規模擴大又推動鋼鐵冶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大明時期興起的蘇鋼冶煉法是煉鋼技術的巨大進步。

    最早有嘉靖時唐荊川記載在《武編》之中。

    所謂蘇鋼冶煉,實質就是把生鐵板加熱融化,再淋入熟鐵之中,鍛造后成為幾乎不含渣的高碳工具鋼。

    西方到了十八世紀才有類似的技術,根據一些西方人的記載, 甚至到十九世紀時他們在清代看到用這種蘇鋼冶煉技術生產的中國鋼鐵的質量都相當不錯。

    如一八八二年, 德國人李?;舴以谄渲髦姓f中國山西所用的鋼, 一部分從蕪湖和漢口購進,一部分是從歐洲進口。但歐洲的鋼相比之下過脆。

    而蘇鋼冶煉當時最大的生產基地就在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尤其以濮萬興鋼坊規模最大。

    原本濮家鋼坊設在蕪湖縣城西郊的濮家院內,后來規模擴大,又在蕪湖縣的七更點建立總作坊,把濮家院當成東作坊。

    如今蕪湖縣的大鋼坊,除了濮萬興鋼坊之外,還有從南京搬遷到蕪湖的葛永泰和馬萬盛兩家。其他中小鋼坊更是不計其數。

    可以說蕪湖縣是大明嘉靖后發展起來的以冶煉鋼鐵為主業的城市。

    這蕪湖的資源條件和交通條件有密切關系。

    蕪湖附近產鐵,產木炭,而水運交通又四通八達,周圍城市又能提供大批高水準的熟練煉鋼工人。

    因此就形成了聚集效應。

    大明戰時新政的推行,對各類兵器乃至火器的需要急劇增長,導致對優質鋼鐵的需求也成倍增長。

    明代鋼鐵稅收一直相當輕微,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

    戰時新政雖然有加強對鋼鐵冶煉行業查核監管的規定,但崇禎和閣臣商議后,為了刺激鋼鐵業的發展, 對鋼鐵冶煉依舊維持輕稅政策。

    朝廷不到必須時,不會采取無償征用鋼鐵產品的措施,仍舊是用財政收入購買私營鋼鐵的產品, 前提當然是質量要有保障。

    不過雖然需求急劇增加,許多從事其他行業的工匠和商人也都紛紛加入鋼鐵行業。

    但優質鋼鐵的產量,短時間內卻是無法做到快速增加的。

    蘇鋼冶煉對工匠的經驗技術的要求相當高,需要工人憑經驗查看抹鋼爐的火色,利用鼓風緩急來調節爐溫和快慢。

    尤其依賴于許多父子和師徒歷代單傳的技術秘密,掌握這些技術秘密的工匠,能冶煉出更優質的鋼鐵,如果沒有掌握,那就很難煉制出同等質量。

    錢謙益深知擴大優質蘇鋼的生產規模,對大明的意義。

    他決心打破歷來固守的行業藩籬。

    為此親自去蕪湖縣走了一趟。

    在蕪湖縣的察院中,把幾大主要鋼坊的老板都召集起來。

    讓濮家、葛家和馬家的鋼坊,把自己掌握的冶鋼技術訣竅和歷代累積的經驗都公布出來,整理成書,同時在南直隸各地開辦煉鋼技術學校,招收聰明伶俐又能吃苦的貧苦子弟做學員,系統學習冶鋼技術。文化方面的教師由一般的生員擔任,技術方面則征集一些經驗豐富,但年老體衰,無力冶鋼的老工匠來傳授。

    這樣的話,高技術工匠的成長會更迅速,數量也更多。

    濮、葛、馬三家的鋼坊老板都面有難色。

    行業機密,那是他們吃飯的本錢,在競爭中壓倒同行的看家寶,要他們這么公布出來,無異于割他們的心頭肉。

    錢謙益勸導他們,他們的鋼坊有如今規模,已經從過去密不外傳的技術中獲利甚多,何必貪心不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