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毛永良又唯恐濟爾哈朗是要把東江兵誘入城中然后伏殺,于是令濟爾哈朗派個韃子進城內傳話,讓城內韃兵都赤手出城列隊。 過了半個時辰之后,果然有五千韃兵陸續出城,全都不帶兵器。 只見個個面黃肌瘦,神情萎靡,衣衫破爛,情形倒和過去的東江難民兵有幾分形似。 可見建韃這大半年來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 毛永良皺眉問道: “不是說有八千兵么?怎地就這么一些” 濟爾哈朗也臉現怒色,叱問站在前面鑲藍旗甲喇參領吳庫努墨爾根,為什么少了三千人。 吳庫努墨爾根一臉頹喪報告,還有三千韃兵聽說貝勒投降明國,恐懼投過去后,被漢兵報復,都潰散而逃了。 就連這剩下的都是幾個參領好不容易維持下來的。 濟爾哈朗聽后,也臉色凄然,轉告給毛永良。 毛永良點點頭,覺得這也說得通。 他覺得既然已經出來五千人,那城內就算有剩余韃兵,也不足為患。 更何況有濟爾哈朗這個人質在手里,看來這伙韃子應該是真投降。 于是分派兩千兵進城搜索。不過他本人仍舊在城外看押濟爾哈朗等人,嚴陣以待 預防萬一有變。 不過事實證明,所有的預防和擔心都是多余的。 一個時辰后,兩千多進城搜索的東江兵出來報告,城內確實只有建韃的老弱婦女,并無其他軍兵。 韃兵的兵器也都堆積在教場上。 毛永良確認無誤,這才命令全軍入城。 果然和搜城士兵報告的一樣,并無什么危險。 撫順城內的糧草、軍器都還有不少。 毛永良隨即便讓放下兵器的五千韃兵充當勞力民夫,把城內的糧食、兵器、火藥都運送出來。 然后押著這大隊俘虜與毛文龍率領的前路明軍主力會合 會合之后,毛永良向毛文龍詳細報告了此行情況。 說道這一路上濟爾哈朗都是老老實實,對東江軍的吩咐完全配合。 到了撫順也一切順利。 毛文龍聽后,倒有些出乎意料。 他原本以為這濟爾哈朗應該不是真降,此行總會弄些花樣。 所以派去接受降韃的兵數也并未安排太多,以免損失過大。 但就目前為止的情況來, 倒是有些奇怪。 一旁的陳繼盛嘆道:“看來這肆虐十多年的建虜也確實是窮途末路,不需我軍大打便已分崩離析。” 原本也認為濟爾哈朗是假降的易承惠也有些動搖了,說道: “這么看來先前倒是錯怪這廝,他要是真降,這樣子也算得上恭順得很了。” 毛文龍沉吟片刻后,說道:“不可大意。” 隨后,毛文龍又傳喚濟爾哈朗,問他現在這建虜內部情形,兵力分布究竟如何。 濟爾哈朗告訴毛文龍,因為黃臺吉在天啟七年和去年的朝鮮之役,策略失當,導致后金如今形勢惡化,威望已然大損。 一些重要的后金將領、貝勒都不服黃臺吉。 除了他的兄長阿敏帶了一萬韃兵西遁之外。那老奴第五子,名列四大貝勒之一的莽古爾泰,如今也反叛了黃臺吉。 眼下黃臺吉因為東江大軍逼近,三個領兵貝勒又先后反叛了他,無心繼續困守沈陽。 已經帶領韃兵主力向北往鐵嶺、開原方向遷徙而去。 一方面是躲避東江鋒芒,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上次沈陽周邊被東江軍洗劫,損失慘重,糧草、物資越來緊缺。 鐵嶺至開原之間,土地肥沃,而且沒有被東江軍襲擊劫掠過,還有些儲備,可以支撐一些時間。 所以在六天前的十月六日,黃臺吉帶著八萬后金主力,往北邊而去了。 至于最后究竟是在鐵嶺還是在開原落腳,卻不得而知。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