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東布政司出了如此多的問題,雖然已經處置完畢,但封禪事宜卻是得暫且擱置了。 朱厚照的臉皮到底沒有厚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在這個節骨眼上封禪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年輕的皇帝認識到他治下的大明朝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所謂四海靖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概是臣下們編出來哄他開心的。至于那連綿不斷接連出現的祥瑞,更是臣子們投其所好炮制出來的。 百姓們仍然有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遇到災年連朝廷賑災的糧食怕是都吃不到。 帝國廣廈雖然十分高大,但內部的磚瓦卻已經發生了松動,如果不加以修繕恐怕有轟然倒塌的危險。 朱厚照自踐祚以來,在謝慎的輔佐下也算盡到了帝王的職責,看到這個局面他感到十分悲傷,甚至有些羞愧。 先生們總叫他讀史書,現在他終于明白了讀史的意義。 讀史的目的不是回顧已經發生的那些事情,而是為了明得失,知興替,并加以規避,讓慘劇不再重現。 就好比山東官場的這些事情,在歷史中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然,并不是說他要對所有事情負責,只是有些責任作為天子是必須抗在肩上的,這些責任并不是內閣輔臣擔當的起的。 雖然朱厚照不打算立刻封禪,但既然來了山東,不登一登這東岳泰山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天子要登泰山,準備工作自然要做足。 錦衣衛前一天便前去踩點,將登山途中所有需要經過的地方一一走了一遭,確保萬無一失。 之后便是封山了。 泰山作為東岳名山,其上寺廟道館無數,前來參拜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如果任由這些信徒往來,對天子的安全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皇帝陛下此行雖然不是封禪,但也不能讓普通百姓隨意接近。 除了寺廟、道館里的僧人、道士,以及一些藥農、獵戶,所有的閑雜人等都被清退下山。 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后,天子終于開始登山了。 錦衣衛前后護佑,臣子王公隨侍在側,看陣勢倒真不比封禪來的差。 行到半山腰時,朱厚照口渴難耐,伴駕的太監張永立刻拿來一只玉制杯子倒了水送到天子口邊。 誰知朱厚照擺了擺手道:“既然來了泰山,怎么也得喝山泉水。都說山泉清冽,朕必須得嘗嘗。張永,快去給朕打一些來。” 張永哭喪著臉道:“皇爺,您可是真命天子,喝什么泉水啊。泉水涼,別激到了脾胃。” 朱厚照瞪了他一眼道:“朕喝什么水什么時候還要你個奴婢過問了?速速去打水來,不然小心朕叫人打你板子。” 張永無奈,只得朝謝慎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謝慎笑聲道:“陛下都降旨了,你還猶豫什么。泉水清冽,山里的獵戶、藥農都是直接飲用的,不必擔心。” 這個年代又沒有工業污染,不必擔心水質問題,不然謝慎還真不敢讓朱厚照直接飲用泉水。 這又不是玩闖關游戲,可沒有存檔再來一次的機會,萬一朱厚照真的掛了,可就難辦了。 張永嘴角抽了抽,只得垂頭喪氣的前去取水了。 青山綠水間朱厚照的心情顯然不錯,他點了點山巒間浮起的云霧感慨道:“先生看看,朕的大明如此壯美。總是窩在京師,哪里能看到如此美景。” 謝慎不禁心疼起朱厚照來。 大明的皇帝大多是圈養,從繼位便一直待在京師。朱厚照的父皇弘治皇帝便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是放蕩不羈的朱厚照,這輩子也就出過三次遠門。一次是北巡九邊,一次是南巡江南,還有一次便是這泰山之行了。 可以說這三次出門都不算順利。 北巡的時候趕上小王子巴圖孟克不安分,想要攻打宣府。南巡的時候趕上了寧王叛亂。這次泰山之行也沒有能夠封禪成,還惹了一肚子的氣。 要說朱厚照沮喪,謝慎是能夠理解的。 普通人休個假還不容易呢,何況天子乎。 一共出了三趟遠門全遇到糟心事,朱厚照是不是命中有劫啊。 不得不說朱厚照的心理調節能力很不錯,遇到事情也沒有著急上火,更沒有影響游玩的心情。 “陛下說的是,常出來走走也是好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嘛。” 謝慎應承道:“何況這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不來看看豈不是太可惜了。” “哈哈,先生真的是有趣。” 朱厚照哈哈大笑道:“要是換了其他腐儒肯定給朕頂回去,也就是先生會這么說。” 稍頓了頓,朱厚照的面容變得嚴肅起來:“有時候朕也在想要是再過幾百年,天下會變成什么樣子。” 呃,怎么好端端的就開始思考人生了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