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低空哨兵-《入侵美利堅》
第(2/3)頁
但眼下出口就別想了,競標單位索性將唯一的測試系統連同全部的設計和生產資料都給了我們。”
末了,老蕭壓低聲音道:“人家單位說了,這套系統定位是低成本,采用的是成熟的1553B數據鏈。
其技術門檻不高,整個系統重量也就十幾噸,兩輛卡車就能輕松運輸,民營企業也具備生產能力。
他們不圖盈利,只要收回研發的成本價,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就行,如果我們需要進行改進,他們也愿意積極配合,就當是交個朋友。”
凱莉對軍事一竅不通,對所謂的“國有資產”更是毫無概念,她直接切入主題,問道:“對方要價多少?”
“不多,都是成熟的現有產品和技術,總共也就兩個‘小目標’。”蕭金浪回答道。
“美元?”凱莉確認道。
“當然是人民幣了,現在的美元可不值錢。”蕭金浪樂道。
“太貴了,砍一半。”凱莉展現出她敏銳的商業嗅覺,下意識砍價。
老蕭略作思忖,答道:“似乎可行,畢竟是競標失敗的項目,那家航空院所能收回一些成本應該就開心了。”
第二天,凱莉便召集了“電力飛行”的供應商,詢問他們是否能夠生產這款“低空哨兵”。
一位供應商仔細研究過技術資料后,困惑地說道:“低成本?這東西的成本一點也不低啊。
它使用的備用電池要求在十年內能隨時啟動,以我們目前的使用環境來看,這個要求完全沒有必要吧。”
另一位供應商也皺著眉頭琢磨道:“這巡飛彈為什么一定要用小型火箭發動機?用活塞發動機不行嗎?
就是摩托車上用的那種二沖程發動機,便宜量大,制造也簡單,對燃料的要求也不高,唯一的缺點就是使用起來不太方便,速度不夠快。”
還有供應商提出了疑問:“制導芯片一定要用軍用級別的嗎?我知道軍用的抗干擾能力肯定更強,但現在誰會來干擾這玩意?
民用級別的芯片不行嗎?
大不了我們用兩塊主控芯片,彼此交叉驗證目標信息。軍用芯片動輒上萬一塊,民用的幾百塊就足夠了。”
這群民營企業的供應商,別的或許不精通,但在降低成本方面個個都是行家。
“彈體,不就是一個鋁合金圓筒嗎?用不銹鋼的行不行?卷起來焊接。我們有自動焊接機,速度很快的。”
“彈翼不就是一塊薄金屬片嗎?能用馬口鐵嗎?反正這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我保證半年內不會壞。”
“光學攝像頭一定要用人造藍寶石嗎?樹脂玻璃的透光性是差了點,但對于便宜貨來說,何必追求那么高的性能,量大管飽不是更好嗎?”
“有必要保證在零下五十五度到零上七十度的極端環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嗎?把范圍縮小到零下二十度到零上五十度吧。”
“射程也沒必要達到三十公里,有二十公里就足夠了,大不了我們搞兩個型號,一個十五公里的,一個三十公里的,搭配使用。”
僅僅過了一個小時,前來交付資料并配合改進的院所研究員就已是滿頭大汗。
他引以為傲的“低成本”巡飛彈,在這些精明的民營老板眼中,竟然還有巨大的“降價空間”。
原本單價數萬元的巡飛彈,經過一番“改造”后變得面目全非,技術水平降了一個檔次,生產難度也大跌,而單價則直接少了一個零。
一位供應商甚至表示,這是一萬枚的報價,在民營企業里還屬于“定制化”的小訂單。
如果訂單能達到十萬枚,他有信心將單價再降低一半。至于百萬枚……他不敢想象,末世之中,又有誰能消耗如此龐大的巡飛彈數量?
院所研究員無奈地搖了搖頭,“不行,不行,你們這樣改動相當于重新研發,走完所有的流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凱莉也果斷地搖了搖頭,“我最多給你們兩周時間進行研發和測試,兩周后就要開始生產,一個月后必須交付運往北美。”
“兩周?”研究員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位漂亮卻強勢的外國人,“兩周連一個初步方案都來不及制定。”
“這不是已經規劃好了嗎?”凱莉指了指桌面上剛剛討論出來的方案,“我們沒有時間浪費,如果你們能在一周內完成設計,那就更好了。”
研究員徹底愣住了。
——
幾位供應商老板倒是更務實一些,他們仔細琢磨了一下技術資料和凱莉的要求,有人率先提議道:
“一周時間確實太緊張了,但如果全力以赴,兩周內完成初步研發和測試并非完全不可能。
這巡飛彈本質上就是一種特化的無人機,核心部件無非是攝像頭、舵機彈翼和控制主板。
國內在無人機領域的技術人員儲備還是相當可觀的,各種成熟的飛控方案也比較豐富。
我們可以想辦法在短時間內招募四五百名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然后將研發任務進行細致的分解,同步進行。”
另一位供應商接口道:“我們也可以立刻預備物料。初期階段的產量肯定不會太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