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圜丘賜宴-《天子寧有種》
第(1/3)頁
暮色四合,余暉漸散,寒意從四面八方襲來。
告祭天地的莊嚴鼓樂聲猶在耳畔回蕩,一縷縷白色輕煙裊裊盤繞在祭臺四周。
郊祀結束,皇帝柴榮并未立刻擺駕回宮。
而是就地在圜丘旁的巨大空地上,設宴犒勞今日隨行的文臣武將,以及那些參與典禮的禁軍士卒。
自后周太祖郭威立國以來,深知天下凋敝、民生艱難,便力倡節儉,于國家禮制、尤其耗費甚巨的祭祀典禮上,要求盡量減少耗費。
而在去年,兵部尚書張昭、太常卿田敏等體察圣意,復又上奏,懇請再行縮減祭祀所用犧牲之數。
皇帝亦深以為然,下詔議定裁減,唯有圜丘祭天、方澤祭地,以及祭祀先祖的太廟大典,方可沿用最為隆重的“太牢”之禮——即牛、羊、豕各一頭為一牢。
其余諸多中祀小祀,則一律降等,只以牲羊、豕只來代替,且數目也大為減少。
即便是今日這頗為隆重的郊祀,雖是以“九牢”為制,但也只是取其象征之意。
祭祀后并非全牲沉埋或焚燒,僅取牛、羊、豕的頭顱部分,投入燎爐以焚煙火敬獻上蒼。
再以牲血傾灑于祭臺周圍的土地,獻給滋養萬物的大地之靈,以祈求國運興旺、土地豐饒。
至于剩下的龐大牲體,則是物盡其用,由專人分割、料理,賞賜給文武兩班及禁軍將士。
那些用于澆奠土地、祭于神靈的酒水,剩余下來的部分同樣賞賜給群臣。
畢竟國家財力有限,能省的自然節省,祭祀的心意到了就行。
想必昊天上帝、各方神祗也能體察人間的疾苦,不會因為這表象的簡樸而稍減福佑之恩澤。
此刻,臨時開辟的宴場之上,火光通明。
粗大的松明火把熊熊燃燒,將周遭映照得亮如白晝。
雖是露天而食,寒意襲人,但篝火散發的熱力,卻也稍稍驅散了寒夜的清冷。
空地中央已搭起巨大的篝火堆,上懸數只鐵鍋,沸水翻滾,濃郁的肉湯香氣隨著白色的蒸汽升騰彌漫開來,讓饑腸轆轆的眾人不免吞咽口水。
周遭呈放射狀鋪設著桌案與簡陋坐席,如同無數拱衛著中心的脈絡。排列雖不規整華麗,倒顯出一種戰場營地的粗獷氣息。
那些經過分割的整塊牛羊肉,在熊熊火焰上方翻烤著,油脂滴落,在火堆中激起“噼啪”的脆響,不時躍起一團團明亮的火焰。
柴榮已換上一襲素色常服,神情平和端坐于主位之上,沒有繁復的儀仗,目光溫煦地掃過下方的文武群臣,還有遠處圜丘外圍坐篝火的軍漢們。
能與皇帝同坐而宴的官員,起碼都是五品以上的實職,而那些中下層的將校士卒們,自然就沒有這個資格了。
內侍引導著仆役們,按照品秩尊卑,將一盤盤熱騰騰的烤肉、大碗的黍米飯、剛出爐的胡餅、還有腌制的咸菜,分發到各自的幾案之上。
每張桌案上的份量都有限,也并無珍饈玉饌。
但在這空曠的場地、篝火的烘托下,尤其是在耗神費力的冗長儀式過后,面前這些樸素的食物,于眾人而言,卻散發著難以抗拒的誘人氣息。
當一切分置完畢,柴榮接過內侍奉上的一只青瓷酒盞,盞中是祭祀剩余、濾去雜質,變得較為清澈的酒液。
他緩緩起身,廣場上的喧鬧迅速平息,所有目光都匯聚于天子一身。
篝火的跳躍光芒映照在柴榮沉穩的臉上,他舉起酒盞揚聲道:
“太祖皇帝曾言:一夫之耕,歲不過十石;一婦之織,月不過匹丈。天下所費何其鉅哉?”
“朕深知國家初定,四方擾攘未平,關右殘破,燕云尚淪于北虜,江南亦未歸版圖,民生尤艱。朔朝奢靡之弊,吾輩當深戒之!”
“祭天之誠,上蒼可鑒;宴饗之簡,亦是敬神恤民,務求實用,非為不敬也。神明慈憫,必體察吾等用心之苦。”
“今日告祭天地宗廟,賴昊天上帝鑒察、列祖列宗庇佑,亦賴在座諸公戮力同心,社稷安定有期!”
柴榮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聲音更添了幾分慨然激昂。
“分饗祭余牲牢美酒,是天地神靈之恩澤,也是朕與諸卿共守此江山、共擔此艱難之誓愿!來,且共飲此盞!”
語畢,柴榮高高舉起了手中的酒盞,將盞中的酒液一飲而盡,姿態頗為豪邁。
“陛下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的應和之聲驟然響起,震動四野,連祭壇方向的余煙仿佛也被這雄壯聲浪驚得搖曳不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