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家宴-《天子寧有種》


    第(1/3)頁

    趙匡胤引著李奕穿過內宅的廊道。不多時,二人便來到那間僻靜的后廳所在。

    廳內依舊簡樸沉寂,只有銅爐中青煙裊裊,帶著檀香的幽靜氣息,彌漫在微微潮濕的空氣中。

    神龕居于正首最上位,而刻有趙弘殷名字的牌位,在青煙繚繞中顯得莊嚴肅穆。

    趙匡胤緩步上前,神色沉凝肅然,眼中流露出幾分哀思。

    他拿起案頭的線香,在爐火上點燃,雙手持定舉至額前,躬身拜了三拜,低聲道:“父親,奕哥兒特來拜祭您。”

    李奕緊隨其后,整了整身上的衣冠,顯出一派凝重謙遜之態。他拈起一捧檀香,在燭火中點燃,瞬時煙氣蒸騰。

    李奕深深一揖,對著牌位朗聲道:“伯父在天之靈,請受侄男一拜!”

    言畢,他再拜再揖,動作恭謹卻又不失真誠。深鞠三躬后握著線香走近到神龕前。

    待李奕將線香插入銅爐,他又微微垂首,聲音低沉道:“伯父你且安心駕鶴登仙去罷,就莫要再牽掛凡塵俗務了。侄與趙兄雖無血緣牽絆,但意氣相投更勝骨肉。今后凡趙家諸事,即是我李奕之事,若有需要,我定會盡綿薄之力!”

    李奕說這話時聲音很輕,看似是訴于逝者之靈,但側旁的趙匡胤自然聽得真切。

    他的臉色微微動容,眼神中閃過幾分復雜,喉頭滾動間,最終化作一聲輕嘆。

    趙匡胤并未立即開口,而是與李奕一同移步廳側的硬木榻前。然后他伸手示意道:“奕哥兒,此處還算清靜,你我且坐下敘話。”

    李奕在榻上坐定,目光不經意掃過一旁的幾案,恰巧落在了那本邊角起毛的兵書上。

    他當即伸手將書冊拿起,翻看了幾下已然泛黃的書頁,頓時眼前一亮。

    李奕不禁抬頭問道:“趙兄,這本兵書……莫非就是那部唐朝李荃所著的太白陰經?”

    打仗是武將安身立命的本職,想要在這刀兵亂世中嶄露頭角,深研兵法韜略自然必不可少。

    李奕能有如今的身份地位,也都是靠在戰場上掙來,他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因此他對那些傳世兵書尤為看重,平日里十分注意搜羅此類書籍。

    但可惜因戰亂的緣故,各類文獻典籍散軼甚多,兵法書冊更是稀少罕見,且多被武將世家深藏于室,輕易不會拿出來示人。

    在這很難大規模刻印書籍的時代,許多孤本、殘本往往因戰火而失傳。

    李奕乍一見到這部太白陰經,難免生了幾分見獵心喜之情。

    畢竟此書乃博采眾家之長而成,繼承并總結了隋唐之前的軍事思想,同時強調戰爭的勝敗,取決于將士勇怯等客觀因素,而不是靠陰陽鬼神之說。

    并且首次將“人馬醫護”、“武器典制”等內容系統性的納入兵書,還詳細記載了軍中各類傷病及其醫療方法,羅列了治療馬墜折、金瘡傷等戰傷的藥方,堪稱最早的“軍事醫藥全書”。

    歷史上該書也對后來北宋軍事理論思想的發展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趙匡胤見他對兵書很感興趣,便點頭應道:“賢弟好見識,正是那部太白陰經,乃家父當年在洛陽偶然所得的一份手抄本。”

    說著,他又搖了搖頭,語氣帶著幾分遺憾,“只可惜是手抄的殘本,僅存雜儀、戰具、預備、陣圖及雜式這五卷內容,其余幾卷卻未載入其中,倒也難窺其全貌了。”

    “哈!趙兄,這不正趕巧了么!”

    說著,李奕指尖輕按書脊合攏,將兵書擱于案幾之上。

    “弟手上恰好有人謀、雜占及遁甲等四卷,乃是去年因緣際會下偶然尋獲。如今,再加上趙兄所藏這殘本中五卷,倒也算是湊齊了七八成。”

    李奕口中說的“偶然尋獲”,其實是來自于左從覃的手里。

    去年,他帶著左從覃父女來東京的時候,順帶把左道長收藏的數百冊書籍,也給一并納入自己囊中。

    左從覃沉迷神仙方術久矣,常年鉆研奇門遁甲、煉丹制藥,搜集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

    而自古兵道戰法又多與陰陽玄理相雜,因此左從覃也順帶收存了一些兵家著作。

    那太白陰經中的四卷便就是左從覃多年前在某處深山道觀里得來,乃是一本名叫《神仙感遇雜記》的抄本中所記載的這部分內容。

    趙匡胤聞言,濃眉微揚,眼神中似有幾分喜色。因為他和李奕一樣,深知兵書陣法的緊要,而且歷史上的趙匡胤,在攻打下滁州后,不取財寶而只拿書籍,就可見一斑。

    得知李奕手中有太白陰經的另外四卷,他難免一時間有些意動。

    但趙匡胤很快壓下心思,豪邁地大手一揮道:“若奕哥兒喜歡,只管把這兵書拿去。反正愚兄也只是閑來無事,翻看著打發時間,其中的內容早已爛熟于心,再留在我這也無用。”

    李奕搖頭道:“君子不奪人所愛,況此等珍稀的手抄兵書,傳世不易。若據為己有,我于心難安!”

    “不過趙兄若舍得的話,還望讓我暫且拿回府中幾日,令人仔細謄抄一副。作為交換,我手上的那四卷,亦可謄抄一份送予趙兄。”

    趙匡胤爽快應道:“賢弟的提議真乃兩全其美,你我兄弟各得一份,互有相補啊。就這么定了,這書賢弟盡管拿走謄抄!”

    兩人就兵書之事達成共識,氣氛愈發融洽。李奕也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在這小小的插曲過后,他收斂了幾分神色,將談話轉回了正題。

    “弟今日前來,雖是拜祭伯父為重,但也順便有事要與趙兄相商。”

    說話間,李奕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帶上了幾分肅然。

    “不知趙兄近日可曾知曉,朝廷正謀劃二次南征的風聲?”

    趙匡胤微微頷首,臉色轉為凝重,沉聲道:“不瞞賢弟,愚兄雖幽居守孝,但也不是兩耳閉塞。想必賢弟也知曉,鐵騎右廂都虞候石守信,乃我自幼相交的玩伴,前幾日他來府中探望時,便曾提及過此事……”

    李奕順勢接口道:“既如此,石都虞候應當也向趙兄提及,官家有意于本月底,遴選幾位勇毅大將,率精兵銳卒先行開赴淮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