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調任襄州-《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1/3)頁
一個月后,趙以孚得到了調令。
他的第二個任期提前開始,只不過是要被調往襄州,去襄陽以南的蠻山縣。
蠻山縣是個要養駐軍的縣,縣中駐扎蠻山營,是襄州防御體系中的一部分。
同時又位于路召駐扎的漳口城以北,可以說是夾在兩者之間。
趙以孚明白自己這次任職的使命,就是給周肅穩定后方,在提供一定兵力、物資支援的同時又能避免另一個方向上拖后腿……
趙以孚接到調令的第一時間就準備出發,他有些擔心自家周老師會頂不住。
這時李涼恭恭敬敬地問:“縣君,可還有事情交代屬下?”
趙以孚離開,那么代理縣令的就是李涼了,而且大概率,在代理半年之后可以直接轉正。
這樣一來也算是讓他徹底進入了官場。
趙以孚搖搖頭說:“這峰林縣的政務你再熟悉不過,我也沒什么好交代你的……”
他說著,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對了,對城隍的祭祀別斷。”
李涼聽了連忙應諾。
隨后楊再煊道:“公子,現有二百鄉勇聽聞公子要去襄州任職,便請愿同行。”
這兩百人都是追隨趙以孚平定亂匪的,不過平叛結束以后就又解散回了鄉。
況且趙以孚調任的依然是縣令,
對此趙以孚也不矯情,頷首道:“既然都是鄉間義勇,那便隨行好了。”
他這次其實不只是縣令文職,還有一個督統蠻山營的武職。
蠻山營2000人有正五品指揮使,而趙以孚的‘蠻山營督統’沒有正式品級,就像是個戰時監軍的作用。
可以預見,他此去要面對的復雜局面絕對遠超峰林縣……但話又說回來了,他都是陽神修為了,還能在意這個?
他帶上了愿意追隨他的兩百人,還有小動物們一起上路,這次走水路,一路向東前往蠻山縣。
當然,他的肉身在趕路,陽神卻已經出竅。
他的陽神來到蠻山縣的上空已經將此地的地理、人文環境都了解個透徹。
蠻山縣背靠山地,也就是‘蠻山’。
但蠻山不大,和峰林縣比鄰的囚室山比起來簡直就是個小弟弟。
但蠻山縣同時又比鄰一條白谷河,地勢形勝,就有了極高的軍事價值。
只是蠻山縣境內適合耕種的良田不算多,故而蠻山營的物資還需要從更南邊的漳口城調運。
而這縣城也正處于襄陽到漳口城的這條關鍵后勤線上,屬于后方的戰略要地。
再看這縣中百姓的面貌……
就不太好了。
這蠻山縣的百姓大多日子清貧。
因為要養蠻山營的緣故,本地的稅收頗重,百姓忙活一年的產出也只能勉強糊口。
趙以孚在了解這些現狀之后就開始琢磨解決的辦法了。
就在此時,旁邊出現了另一個明亮的陽神。
周肅來到了他的旁邊道:“怎樣,看出什么名堂來了嗎?”
趙以孚說:“目前看來,要想依靠這區區蠻山縣就保證老師的糧道,恐怕難上加難。”
周肅失笑道:“襄陽本就是富庶之地,哪里需要你這小縣城的供給,你到任之后能夠做到替我牽制一部分賊兵的作用就很好了。”
趙以孚也不爭辯,只是問:“老師,襄陽還能撐多久?”
周肅道:“你該問,那些北朝攻城的大軍還能撐多久。”
趙以孚一奇。
他的陽神一下消失,隨后又一下返回。
這短短瞬間他就將整個戰場的情況都過了一遍。
隨后若有所悟地說:“原來如此,他們也是倉促行動,并未攜帶足夠的軍械與軍糧。”
周肅頷首道:“是以只要再撐過一個月,北兵必退。”
趙以孚嘆息道:“可惜襄州生靈涂炭。”
周肅道:“只恨那路召竟然坐視襄陽之圍而不派兵來助,否則那些北兵哪里能肆無忌憚地劫掠地方。”
趙以孚道:“等我來了就不會了。”
周肅道:“其實你不該這么快來,來早了所面對的局面會很糟糕。”
趙以孚‘哈哈’一笑道:“周師,若我因此退縮,還能算是你的學生嗎?”
周肅也露出了一個愉快的笑容,他說:“那你就快點來吧,北軍來了三十萬,至少給為師分掉三萬人。”
趙以孚爽朗道:“一定。”
說著就返回本體那邊。
他的本體,腰間一條鎖鏈掛著一本金屬封皮的書,另一邊則是挎著一柄火紅的寶劍,顯得非常英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