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寥國之衰-《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2/3)頁
石幽照深吸一口道:“純陽大教在松散了上千年之后出現的第一任教主就出自于丹青門,我如何不知?”
趙以孚點點頭道:“原來如此,看起來萬壽門那邊和寥國朝廷之間的聯系還沒斷,回頭是該注意一下了。”
石幽照頭皮發麻,趙以孚說起這話的時候一副自然而然的樣子,顯然他在丹青門的地位不低。
不過他并未在這上面多說,而是換了個角度道:“我丹青門前輩百年前就因為一些原因無奈卷入了王朝爭霸,上次我們失敗了,差點滿門覆滅。”
“是先人獨自承擔了那份因果,背負罵名與業障孤獨離去,這才讓本門得以保全。”
“但其實一切因果已經種下,故而本門參與王朝爭端也是有理有據的。”
石幽照似乎想到了什么,聞言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但是,你們就不怕王權與神權的矛盾嗎?”
趙以孚聞言一愣,隨后啞然失笑道:“原來你的大軍中沒有巫師坐鎮竟然是因為這個!大廖這百年占據了北方中原膏腴之地看起來是過的太舒服了,不但貴族腐朽,就連內部也滋生出了矛盾……妙,真是太妙了。”
周肅聞言也是捻須頷首道:“然也,按照史書記載,歷代僥幸謀得中原的少數族群都會在數十年乃至數年間就飛快腐化墮落,聯系今時今日的情形,以史為鑒誠不欺我。”
石幽照聞言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這是真的懷著探討問題的心的。
他思考了一下問:“那,我寥族難道就沒有入主中原的辦法嗎?”
周肅道:“自然是有的。”
石幽照雙眼一亮問:“是何辦法?”
周肅道:“學我漢家文化,承我漢家法統。”
石幽照驚愕地說:“如此這般,我寥族還是寥族嗎?”
趙以孚聞言反問:“寥族又該是什么樣的呢?”
石幽照看過來,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趙以孚道:“寥族漁獵起家,以部族的形式源于遼東,最初的事跡便記載于漢家史書中。部族原本沒有文字,只有古老的先祖、圖騰崇拜,直至在中原王朝多次衰弱中不斷吞并遼東各部發展壯大。”
“但直至百年前南下之后才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字,只是我想問問,你們寥胡貴族中又有多少人是能讀寫這些文字的?”
“廖國文字只有貴族有資格習寫,可你能指望這些貴族能用簡陋的寥文寫出什么樣的文獻記載?”
“歷史,依然是漢家學者在記載,故而或許千百年后無論大廖或者大徐都已經不在,后人所知大廖也只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個分支而已。”
“所以,你希望寥族能是什么樣子的呢?”
石幽照一下茫然不知所措。
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自己是被趙以孚給繞進去了,他連忙說:“可這世間又有幾人能有你們師徒的這份認知?”
的確,這個年代可沒什么‘民族自信’一說,大致上還是‘有奶就是娘’的狀態。
趙以孚是覺得,自己上輩子若非有那些先輩重鑄中華,恐怕還真沒那么多人可以覺醒。
他笑了笑沒有多說,因為他知道這種事情多說下去也沒有意義。
他只是說:“至少當下寥族面對的就是這個問題,整個民族在一時強盛后卻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來支撐,以至于快速衰落下去。”
“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多說無益。”
石幽照點點頭,寥族在得到北方膏腴之地后的快速墮落的確是這方面的原因,這是他自己也必須承認的……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并不認同趙以孚的說法,他覺得或許只要在當年強盛時能夠再咬一咬牙一鼓作氣拿下大徐全境,再殺他個幾百萬人,那情況或許就完全不同了。
趙以孚知道這老頭腦子里或許在轉著惡毒的念頭,但他無所謂,畢竟現在是成者王敗者寇。
他說:“接下來的第三點其實最關鍵。”
石幽照連忙追問:“那是什么?”
趙以孚道:“我研究過北方薩滿教的教義,其實這是個很好的教派,貼近自然,有種我道門師法自然的意境。”
“可是那靈感派卻不對勁,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一直是在鉆空子。”
“近來這空子被堵上了,那么原本他們鉆空子的行為就成了罪大惡極之事,因此牽連了已經與靈感派薩滿綁定頗深的廖國。”
“寥國的氣運,大約是被腰斬了吧?”
“不,腰斬都不止。”
“我去寥國游歷過,那里家家戶戶都祭祀先祖,故而小到一家一族,大到整個國家的大半氣運都在這些享受香火血食的先祖上。”
“而如今天庭新諭,凡間亡魂只得三代祭祀,若世間無三代中人祭祀,則必須歸于地府重入輪回。”
“前陣子,應該已經有許多這樣的祖靈被送入輪回了。”
石幽照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道:“原來如此,難怪那些巫師都表現得那般急切,甚至會不惜冒險對大徐皇帝出手。”
“不瞞你們說,我這支南征大軍也是在這種局面下被強行聚起,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南下……焉有不敗之理?”
周肅聽了則是表情凝重地說:“其實你們差點就成功了,如果不是陛下及時被救回,你們的確可以做到長驅直入……至少可以將整個京西南拿下,然后從中將大徐的國土一分為二。”
那樣的場景可就太可怕了,到時就算大徐能夠立刻穩定局勢,但最好的打算也就是穩住東南一隅的國土……如此,就真的是北伐無望了。
石幽照聞言仿佛是卸下了自己所有的心事,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是啊,只差一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