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制式裝備-《寒門大掌柜》
第(2/3)頁
雖然定下了護衛隊的防御策略,并不需要出去跟胡人死磕,但是沒有遠程攻擊手段,劉昭還是覺得心里沒底。
白山理搖了搖頭,說道:“公子勿怪,小人并不會這些。”
對于大宣帝國軍隊裝備的弓弩,劉昭雖然沒有見過具體的形制,不過想來與華夏唐宋的單兵弓弩也差不太多。
單說華夏宋代的單兵種類,主要有黃樺弩、黑漆弩等,劉昭依稀還記得以前見過的網絡資料:
宋代單兵弩的弓臂通常選用堅韌的木材,如桑木、柘木等,經過精細的切割、打磨和烘烤處理,以增加其韌性和彈性。有的還會在弓臂內側貼上牛角或筋片,進一步增強弓的性能。
而弓弩的弓弦一般采用動物的肌腱或絲麻等材料編織而成,要求強度高、彈性好且耐用。
至于弩機,則由望山、懸刀、牙等部件組成。望山用于瞄準,制作時要保證其刻度準確;懸刀用于控制弩機的開合;牙則負責勾住弓弦。這些部件通常由金屬制成,經過鍛造、打磨和精細加工,以確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不過雖然劉昭知道這些大概的制作過程,但是卻沒辦法具體指導白山理等鐵匠,畢竟這些人都是鐵匠出身,并不是專業的弓弩匠人。
在制作弓弩的過程中,對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工藝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工匠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而且不同種類的單兵弓弩在具體的制作細節上可能會有所差異,以適應不同的作戰需求。
白山理等人就算按照劉昭的指導真的做出來了樣品,估計也是照葫蘆畫瓢,只是樣子貨,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于是劉昭只好作罷,暗道:“實在不行就準備其他守城手段,比如石塊、滾木,比如開水、金汁。”
此后幾天時間里,白山理和數十個工匠便開始忙碌起來,十二座高爐幾乎日夜燃燒著,將一爐又一爐的鐵料重新融化,然后由工匠們打造成各種樣式,或是打造成胸甲,或是打造成槍頭,或是打造成戰刀,不一而足。
轉眼到了二月初八,劉昭再次來到鐵匠鋪,在院內的庫房見到了打造完成的裝備。
白山理頗為自豪的在一旁介紹道:“公子請看,這段時間我等共打造出長槍一千四百五十二桿,戰刀三百七十六把,還有盾牌兩百面,只要再給屬下五天,就可以裝備全部護衛隊兄弟。”
劉昭滿意的點了點頭,白山理等數十人的確很賣力,十多天的時間就能打造出這么多的制式裝備。
不過劉昭仔細檢查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緣由:這些裝備雖然大致上形制一樣,但是仔細檢查后卻發現,大部分都還是比較粗糙的。
比如戰刀雖然都是牛尾刀樣式,可是具體的長短卻并不統一,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總之沒有完全一樣的兩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