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十四年二月初九,正是丙戌科會試開考之日。 這天一大早寅時剛過,京城還是一片漆黑之時,大街小巷便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火。 那稀疏的燈火漸漸向貢院匯聚,就如同融化的冰水匯成了小溪,小溪又匯成了河流,河流最終在貢院前面的廣場上匯成了燈火組成的湖泊,整個內城東南角仿佛都被點亮了。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會試對于讀書人來說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 這年頭的普通人要想徹底改變命運,那就得金榜題名,一旦金榜題名,最少都是七品知縣,一縣之主啊。 更何況,只要不出意外,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十幾年又或幾十年,升到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都是有可能的。 到時候,什么榮華,什么富貴,什么權勢等等,那都不在話下。 所以,讀書人對會試都相當的重視,但凡能參加會試的,那一個個都積極得很。 卯時還未至,天際才露出一絲曙光,貢院外面的廣場上那都已經黑壓壓全是人頭了。 當然,這些也不全是考生,也有來送考生的親朋好友。 卯時整,貢院大門準時打開,考生那就如同湖泊決口一般涌了進去,飛快的散向自己號牌所屬的考棚前。 緊接著便是禁軍將士搜身入場了。 這大冬天的,那也是層層衣服都得扒拉開來細細查看,考生那都被凍得直打哆嗦。 不過,沒人敢不把衣服敞開讓人檢查。 禁軍將士可不講什么客氣,你不讓搜身那就不讓進,人家不一腳把你踹開就算是不錯了。 更何況,這就是小意思而已,冰冷的號房里面三場九天那才叫難熬呢。 很多經過搜身的考生那都是直接和衣一抱便往自己的號房里疾步而去。 他們都想把東西放下來再整理自己的衣物。 結果,匆匆進入號房的考生那都驚呆了。 因為他們明顯能感覺到號房里有點溫暖。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快,他們便發現,號房里面多了個黑乎乎的鐵東西,而且當椅子和床用的木板上還用紙鎮壓著張印了字的書簽紙呢。 這個不可能是考題,因為考題有很多,每一場都有很多,不可能就這么薄薄的一張書簽紙。 那些進入號房的考生那都不由得拿起書簽紙看起來。 御賜煤火爐! 原來,兩塊木板之間的黑疙瘩是個煤火爐。 這年頭是沒人敢用煤炭烤火的,大家都怕烤著烤著人就沒了。 煤火爐更是沒人見過,因為以前鐵是很難買到的,也比較貴,不可能有人拿鐵做這么大個爐子。 這書簽紙上印的其實就是御賜煤火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比如,不要直接用手去揭上面的蓋子,小心給你手上燙得全是泡。 又比如,加煤炭的時候要注意,里面的煤炭燒一段時間再加,一次多加點,煤炭是管夠的,別新煤炭加進去燒一會兒就打開蓋子繼續加,小心被煤氣熏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