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千秋功業-《大明萬歷極度叛逆》
第(1/3)頁
京杭大運河到遼河一線,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遷徙正如火如荼。
奴兒干都司,一條連通遼河流域和松花江的大運河也準備開挖了。
工部尚書曾同亨細細在運河沿線考察了一番之后,選定的運河起始點還不是開原西北的大遼河拐角處,而是開原西面,鐵嶺以北的慶云驛站所在之處。
因為這里是原來通往奴兒干都司的最后一個驛站所在之處,遼東鎮的大道都修到這里來了,陸上交通也比較方便。
而且,這附近就是遼河直流清河的匯入口,清河水還能調來當運河第一段的水源,還有從這里開挖一路往北還能連通遼河東面好幾條支流。
運河也不是一直朝北挖的,連通到東遼河之后運河還會轉而往東北方向連通一座大湖泊,然后又從那大湖泊一路往西北方向挖,連通另外幾座湖泊。
這條運河的終點也不是原本京營大軍駐扎的松花江南岸,而是嫩江和松花江的交匯之處。
因為那里有整個松嫩平原最大的湖泊,大水泊,水量十分充沛。
宋朝的《武湖經總要》就有記載,大水泊周圍三百余里,這周圍的意思并不是指周圍的地,而是指周圍湖岸的長度,也就是說,大水泊如果是個正方形,那長和寬都有八十里左右,由此可見大水泊之大。
這運河具體怎么修建萬歷屬實不是很懂,他就是盡全力給曾同亨調集人員和物資,以保證運河順利修建完工。
萬歷二十五年五月,辛卯朔。
奴兒干都司的冰雪已然徹底融化,遷徙來的屯衛軍戶也達到了一百五十余萬戶,自運河源頭至東遼河以南那密密麻麻的帳篷都連成了一條白線,松遼大運河終于可以開工。
這天一大早辰時許,朝陽初升,施放大光明。
慶云驛站北,京營大軍和屯衛青壯匯聚之處。
運河源頭新修建的祭天臺之上,一陣鞭炮聲響起,三牲祭禮隨之而上。
萬歷手舉三炷香,朗聲道:“朕欲修建松遼大運河以造福萬民,乞上天憐憫大明億萬百姓,佑此千秋功業,朕率軍民數百萬叩謝上天恩澤。”
說罷,他恭敬的插上香,隨即滿臉肅穆的跪下來,行三叩九拜之禮。
“嘩啦”,數十萬京營將士,上百萬屯衛青壯,包括匯集而來的屯衛家眷,如同波浪跟著跪倒。
這修建運河的確是千秋功業,京杭大運河自春秋戰國始建,到隋朝貫通南北,再到大明全線貫通,兩千余年間不知福澤多少百姓。
松遼大運河更是關乎小冰河天災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間大明億萬百姓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他是真心希望這條大運河能順利修通。
他恭敬的三叩九拜畢,隨即便起身抬手道:“鳴炮、擊鼓、開挖。”
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那雄渾的鼓點聲也隨之響起,上百萬屯衛青壯自祭天臺旁開始依次揮舞起鋤頭,對著石灰框定的區域就是一通挖,那揚起的黑土不斷向北延伸,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際一般。
工部尚書曾同亨見此情景,那都不由得渾身熱血沸騰。
這的確是難得的千秋功業。
松遼大運河一旦建成,這片大平原上出產的糧食便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京畿、西北、乃至中原,自此大明就不再缺糧了。
大明不再缺糧看似簡簡單單一句話,實際卻是關乎億萬百姓的生死存亡。
嘉靖朝的天災依然歷歷在目啊,一旦天災降臨,那便是餓殍遍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