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二十六年是會試年。 這一年對于以科舉取士的王朝來說本就很重要。 那些想憑借科舉進入官場的人更是把會試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會試可以說是全天下讀書人關注的焦點,每到會試年讀書人那都會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哪怕沒資格赴京趕考的都會呼朋喚友,高談闊論,搞得比過年節還熱鬧。 萬歷貌似還嫌不夠熱鬧,年節的時候他就丟出個爆炸性的消息來。 他竟然要將科舉取士數量擴充兩倍多! 這對于那些寒門學子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對于一門心思爭權奪利的士族來說卻不是好事。 萬歷這就是擺明了要讓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讀書人來搶他們飯碗啊。 沒想到,這還只是開胃菜而已。 會試還沒有開始呢,萬歷竟然又命內閣行文,讓南北兩京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員上疏自陳! 這種事在以京察大計來考核官員的年代本就不算什么。 反正上疏自陳那就是走過場而已,沒有哪個皇帝會真把南北兩京四品以上的官員給撤了。 他們上疏自陳,當皇帝的溫言挽留,這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沒有哪個當皇帝的會故意破壞這規矩,或者說,沒有哪個皇帝敢冒著得罪滿朝文官的危險來破壞這規矩。 所以,萬歷朝以前上疏自陳那就跟鬧著玩一樣,沒有官員會害怕自己因為自陳丟了官。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當今天子萬歷那就是個極度叛逆的皇帝。 這家伙專門跟文官過不去啊。 更可怕的是,這家伙壓根就不講什么約定俗成的規矩。 他們上疏自陳過失,這家伙真有可能借機把他們給撤了! 內閣行文一下,南北兩京各大衙門立馬陰云密布,不知道多少官員陰著臉在那里琢磨怎么應付此事呢。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自然不會上疏自陳過失。 問題,萬歷都下旨了,內閣的行文都到了,誰敢不上疏自陳,那就是抗旨不尊。 以前抗旨不尊可能還沒多大事。 現在誰敢抗旨不尊,罷官削籍那都算是輕的了,抄家流放乃至拖去砍了都有可能。 他們也沒辦法。 萬歷這家伙窮兵黷武,手里頭不知握著多少人馬,擺明了抗旨那就跟找死沒什么區別,他們根本就干不過。 他們也只能盡量拖延時間,想辦法,看怎么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甚至干過小皇帝。 南北兩京那些心里有鬼的官員還在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呢,戊戌科會試卻是準時開始了。 這次可是取士上千。 那些士族出身的考生心里是不爽,平民出身的考生卻是興奮的不行了。 原本五六千考生里面就取士三百多,對于他們來說想要金榜題名真的難如登天。 沒辦法,除非是天才,其他人真沒法跟那些從小就泡書堆里的士族比。 這世上又哪里來的這么多天才呢? 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考生大多靠的是勤奮,跟自己人爭。 還好,這天下真正的士族并不多,每一屆的士族考生也就幾百個。 一般幾百個士族出身的考生金榜題名大概就一百多個,而剩下一百多個名額等于就是五千多平民出身的考生自己爭。 也就是說,對于平民出身的考生來說,那就等于是五十個舉人里面取一個進士,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會兒就不一樣了,這次取士上千啊。 哪怕那些士族出身的考生能奪去一半,還有五六百個名額呢,對于他們來說那就是十個里面取一個了。 更何況,一屆會試還不一定有五六百個士族出身的考生呢,而且也不是每個士族出身的考生就一定比他們強。 士族考生里面那也有爛泥扶不上墻的,又或讀書不用功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