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些讀書人其實都學過,他們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大學》其實就是教讀書人要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讀書人首先要格物致知、修身養性,使自己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然后將個人道德修養轉化為外在的行為,進而為家國天下做出貢獻。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實踐才能出真知,正心誠意利用格物致知形成的正確認知來修身養性才能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這樣的讀書人才能治國齊家平天下。 四書五經其實是講仁義道德的,《大學》尤其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但是,現如今讀書人大多利欲熏心。 他們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平天下全丟了,他們就想治國,他們就想爭權奪利。 這樣的讀書人在一個王朝末期一般都會變成主流,他們讀書就是為了爭權奪利,什么個人道德修養,他們修養個屁。 他們只是滿嘴的仁義道德,其實他們就沒有任何道德! 現今的大明這樣的讀書人就是主流。 當然,凡事無絕對。 這會兒也有注重格物致知修身養性的讀書人。 比如,徐光啟、王象晉、畢懋康等,他們就注重格物致知。 萬歷現在就需要這種真正的讀書人。 大明也需要這種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讀書人。 歷史上,這些真正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讀書人那都被那些只知爭權奪利的讀書人給淹沒了。 這會兒就不一樣了。 萬歷直接就帶著他們來到了避暑山莊,讓他們好好看看,格物致知的方向在何方。 或者說,怎么格物致知才能讓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王徵和畢懋康一看到各種各樣的加工機器和火槍火炮,那就像是找到歸宿了一般。 他們竟然就這么跟在永年伯王偉身邊不走了。 徐光啟、王象晉和李之藻卻還是有點懵。 他們是看到了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加工機器,也看到了各種火槍火炮。 問題,這些機器和火槍火炮跟他們擅長的領域就沒一點關系啊。 他們是看得云里霧里,不明所以。 萬歷并沒有跟這三人解釋什么。 他把王徵和畢懋康交給永年伯王偉之后,又帶著一行人出了密云縣城,來到西面的白河河谷中。 這里原本就是專門種植草藥的。 不過,這會兒白河左岸的大道旁卻是多出了一條條窄窄的田地或者說就是如同菜地般的小長條,里面種的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李之藻來到這河谷中之后還是一臉的懵逼。 徐光啟和王象晉卻是左顧右盼,驚喜不已。 很明顯,這條河谷是專門開墾出來種植各種東西的,他們甚至都能認出兩邊的梯田里很多種草藥來。 萬歷卻是專門帶著他們來到河岸邊那一溜窄窄的田地里,指著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問道:“你們可知道這些是什么?” 這些東西著實稀奇古怪。 因為它們都是從美洲那邊帶過來的,并不是大明本土的植物。 而且這會兒還是春季,很多去年秋冬季節種植的植株那都已經被凍死了,而今年種植的植株還都只是冒出一點幼苗來而已。 李之藻見狀,依舊滿臉的懵逼。 王象晉看了看,那也不明所以。 徐光啟卻是來到一片枯死的紅薯藤旁邊,蹲下來細細看了看,隨即小心道:“萬歲爺,微臣沒看錯的話,這個應該是甘薯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