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皇城的內庫跟戶部倉庫還不一樣,這里不是一個倉庫,而是一排十個倉庫,連綿足有兩里多長,規模大得很。 原本這些倉庫大多也是歸戶部兼管的,不過,正德朝的時候這些倉庫的管理權都被內宮的權宦給奪過來了。 不得不說,劉瑾雖然無惡不作罪不可恕,這點這家伙還是干了件好事。 如果內庫大部分庫房還被戶部兼管著,那這次真要被貪出個天大的窟窿來了,堵都堵不上。 不過,這會兒內庫也沒多少金銀了,很多庫房那都搬空了。 戶部倉庫轉運來的金銀那都存在靠南面的廣惠庫里面。 這些金銀他還都沒處理過呢,搬過來是什么樣,那就是什么樣,甚至擺放的順序都差不多。 李化龍和袁可立看著那些被劈過得金錠和銀錠,那都不由得滿臉凝重之色。 這幫貪官污吏膽子也太大了,竟然敢這么濫竽充數,給國庫里塞這么多摻雜了熟鐵的金銀! 說實話,這種事他們以前都未曾聽聞過。 至于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以前國庫里就沒有這么多的真金白銀,從沒有過。 現在的大明可以說前所未有的有錢,歷朝歷代還沒出現過這么多金銀涌入中土的情況呢。 正是因為錢多了,稅賦收入也多了,國庫里的真金白銀也多了,才會出現這種奇葩事。 如若是換做以往,大明每年的稅賦收入也就四百余萬兩,而且,不但要支付官員俸祿,還要負擔大軍的糧餉,國庫里能剩下百來萬兩的真金白銀那就算是不錯了。 張居正變法十年國庫里也才剩下四百多萬兩的真金白銀而已。 現在他們看到的還不是國庫應有銀錢的全部呢,這還是被貪了不知道多少手之后剩下的,原本國庫里應該是有三四千萬兩真金白銀的! 還有糧倉里的糧食,那也是不知道被貪了多少手之后剩下的,就這摻雜了陳糧和砂礫糧食還有六七百萬石呢。 如果按京城的糧價,那又是六七百萬兩。 這幫家伙是真敢貪啊。 到底是誰貪墨了這么多錢糧呢。 袁可立滿臉凝重的看著手中尚未砍斷的金錠,突然間驚奇道:“不對啊,于野,我記得以前經手的官員好像是用刻刀把自己的職位和名字刻上面的吧? 這會兒怎么改成砸鋼印了?” 李化龍聞言,緩緩點頭道:“是的,以前經手的官員都是用刻刀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入庫的金錠和銀錠上的。 那樣不容易造假,畢竟,每個人刻出來的字都不一樣,這會兒改成砸鋼印就容易造假了。 鋼印那是很容易仿制的,很有可能,這些金錠和銀錠上的鋼印是別人砸上去的,根本不是這些經手的官員砸下去的。” 果然有貓膩! 還好,沒有按照金錠和銀錠上的名字一通亂抓。 如果他真按金錠和銀錠上的名字一通亂抓,那整個大明估計都要亂套了。 這金錠和銀錠可不是幾個也不是幾十個,而是幾萬個! 其中有問題的最少有三四萬個,這些金錠和銀錠上那都不知砸了多少官員的名字。 他如果一通亂抓,朝堂上的官員不知要抓多少,地方上的官員那更是不知要抓多少。 而且,抓的很有可能還是沒問題的! 鋼印既然都造假了,人家為什么要砸自己人的名字? 很有可能,這些有問題的金錠和銀錠上砸的名字反而不是貪官污吏! 這幫貪官污吏就是唯恐天下不亂,這天下亂了他們就好渾水摸魚。 萬歷聞言,頗有些惱火道:“看樣子把刻名字改成砸鋼印應該是有人故意為之。 這家伙應該就是為了調包方便,很有可能,國庫的金銀就是被這提出改砸鋼印的官員給貪墨了。 禮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提出改砸鋼印的官員一定要查出來,這家伙絕對有問題。” 此事恐怕沒這么簡單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