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國祚細細想了想,這才小心道:“萬歲爺,微臣以為,現在的都察院對百官的監察不夠嚴厲,要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的貪官污吏。”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你果然適合來管都察院。 萬歷繼續問道:“你覺得都察院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 這個問題也太復雜了吧? 朱國祚琢磨了好一陣,這才緩緩的道:“微臣出任過總督也出任過巡撫,對這兩個職位的職權深有體會。 總督和巡撫職權可以說大到沒邊了,而這兩個職位一般都是由都察院的右僉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來出任的。 這兩個職位雖說名義上都是掛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但是巡按御史升巡撫兼右僉都御史已成官場慣例,而且總督基本都是從巡撫里選取的。 微臣覺得,現在都察院的御史大多把目標都放在巡撫一方甚或總督幾省了,從七品御史升到四品右僉都御史那也是朝堂之上唯一一個一步登天連升六級的機會。 問題總督和巡撫并不常設,每年最多也就外派幾個,他們為了謀求這兩個職位那肯定會想方設法鉆營。 這一鉆營就從監察百官變成結交百官了,他們也漸漸忘了自己的職責了。” 你這個看法還真獨特。 總督和巡撫權力的確大得沒邊,凡是轄區內的事務那幾乎都能管,還能調度和指揮大軍,甚至還能掌控生殺大權。 誰不想擁有這么大的權力? 等等,不對。 萬歷又翻了翻手中的大明律例,竟然沒有看到總督和巡撫這兩個職位的描述! 都察院的常設職位其實是巡按御史,而不是總督和巡撫。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這權力也有點大,但是還沒大到沒邊,大事奏裁,小事立斷,這尺度還是比較合適的。 總督和巡撫卻是大事小事都能管,軍民事務都能管,就跟土皇帝一般。 所以,總督和巡撫在民間都被稱為封疆大吏,他們管轄的疆域那都等于分封給他們了一樣,他們的權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明怎么會出現權力這么大的職位呢? 這兩個職位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是怎么出現的? 洪武朝好像偶爾會派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一方,不過,那就是專為處理某個棘手的事務,并不是總攬一方軍政大權。 那時候洪武大帝是想收回軍政大權,但凡掌控軍政大權的公侯勛貴那幾乎都被洪武大帝給咔咔了,洪武大帝自然不會又讓文官去掌控軍政大權。 永樂朝的時候好像也是如此,巡撫并不常派,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權力,總督更是鮮有出現。 到了洪熙朝和宣德朝總督和巡撫好像就慢慢多了起來,到了英宗正統朝,總督和巡撫好像就變成常態了。 這幫文官為了爭權奪利真是想盡了辦法啊! 很明顯,巡撫和總督雖然是以當皇帝的名義派到地方的,但是,這兩個職位越派越多絕對是文官刻意引導所致。 比如,文官忽悠當皇帝的,這件事很棘手,沒有巡撫的權力處理不了,那件事很棘手,沒有總督的權力處理不了。 其實就是個屁,洪武朝和永樂朝就沒有這么多處理不了的事,文官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將巡撫和總督變成常態而已。 看樣子他以后外派總督和巡撫要注意了,不能變成常態。 這樣會使得都察院御史都不務正業,只想著有朝一日能當上如同土皇帝一般的總督和巡撫職位。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都察院的御史真會從監察百官變成結交百官,因為得罪了百官就沒人舉薦他們去當巡撫乃至總督了。 朱國祚這看法雖然有點獨特,但卻說到點子上了。 都察院御史那就是七品而已,說到職權,那也就有風聞言事的權力。 說白了就是查到了哪個官員有問題甚至聽聞那個官員有問題,那就上奏彈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