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進不開口,劉璟卻有話要說。 “陛下,不可放燕王離京。” “怎么了?” “朱棣其人,其志不小,就算他暫時沒有反心,可他的兩個兒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卻不是省油的燈。今日酒宴上,朱棣明顯對皇上的國策有不滿,政見相左,就有隱患。” 劉璟說的不錯,朱允熥也看出來了。 但這不能說明他們會造反。 “陛下,臣以為,即使陛下真的要讓燕王去駐守大同,也不應該讓他將北平的親眷都帶過去。親眷在身邊,他就毫無顧忌了。” “你覺得燕王會反?” “只是有可能,但對這樣的人,需要時刻提防。” 朱允熥笑了:“劉璟,你考慮的很多,但是不夠周到。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朕救了他,他反,他就不容于四海之眾。何況大同位置處于大明和瓦剌的邊界,朱棣的糧草需要朝廷供應,這個,你考慮進去了么?” 是啊! 劉璟一時糊涂了。 雖然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也是有前提的。 大同地處荒僻,無法大范圍耕種,維持二十萬大軍的糧草,只能從朝廷供應,而且是由江南運送過去的。 因此,大明真正的要害,在江南。 劉璟一下就明白了皇帝為什么要放瓦剌和韃靼進來。 說是救燕王,其實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驅趕寧王,將江南七省收回囊中,有了江南,朝廷的錢糧、賦稅才會不斷。 這是大明的經濟中心,其戰略位置,甚至比應天都重要的多。 皇帝心思深沉,下了這么大一盤棋。 劉璟心中澎湃,對朱允熥的敬仰之情,更高了。 “陛下,臣唐突,臣……冒失了。” “你有忠心就好,朕擔心燕王會惶惶不安,你們兩個,明日一早就送他出城,將行路需要用的糧草都送過去,還有朕的手令,確保燕王一路暢行無阻。” 劉璟還有話想說,站著不肯動。 朱允熥停下手中御批:“怎么了,還有話想說?” “陛下,您今日在酒宴上說的話,是真的么?” “你說的是對瓦剌和韃靼的國策?” “是,這兩個部落對我大明虎視眈眈,他們是絕對不會臣服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