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錯了,不愿意臣服的,不是這兩個部落的軍民,而是他們的大汗。任何一個國土的興衰存亡,都是由君王決定和導(dǎo)致的。如果所有軍民都無心向戰(zhàn),那他們的大汗號令還有用么?” 民心所向啊,這才是根源。 常年戰(zhàn)爭,將士和百姓都不堪重負,只是兩個大汗一意孤行。 正因為他們一直打仗,國弱民窮,才導(dǎo)致他們越來越想對大明掠奪。 而通商和通婚的好處,是富強三方面的百姓,讓他們在生活上富裕起來,讓他們在親情上有牽掛。 無形的滲透,才是王化的要義。 至于兩個部落的大汗不服,那也只代表一小部分人。 對這點,朱允熥正在規(guī)劃一條詳細的策略。 他已經(jīng)命暗衛(wèi)潛入這兩個部落,伺機滲透到雙方大汗的身邊去。 至少在一年之內(nèi),大明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能打仗。 緩過這一年,兩地的交流多了,各地繁榮起來,再有人挑起戰(zhàn)爭,便是千古罪人,以正義之師對抗不義之人,豈有不勝之禮。 采取這個國策,朱允熥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從朱允文削藩前后,國力空虛,大明各地的災(zāi)禍,朝廷竟拿不出錢和糧來賑災(zāi),全都用于戰(zhàn)事了。 國家貧弱,還怎么打仗。 “李進。” “臣在。” “你親自去挑選兩份禮物,派專人赴瓦剌和韃靼,替朕將禮物送給兩位大汗。” “皇上,需要什么禮物?” “君王都看重的禮物,有史可鑒,你自己安排。” 李進做事,向來不自己做主。 他想了想,說:“陛下,錦緞、黃金,還有美女,可否?” “行,不過不要強行征收女人,得是自愿的,如果沒女人愿意的話,就不送女人了。” 李進擔憂起來:“陛下,這不是送羊入虎口么?贈給他們東西,他們未必領(lǐng)情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