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次日,御書房中,照例又有人來勸謝蘭臣收回成命。 這次,謝閔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并不是屬下們一定要阻攔小郡王登基,但至少也要讓小郡王姓謝,讓人知道他是謝家的子孫吧!” 謝閔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愣了一下。如果是之前,他們肯定是堅持讓謝蘭臣登基的,便是立小郡王為太子,他們都想再勸謝蘭臣想一想。但此刻他們竟然覺得,謝閔的提議也不錯,反正怎么都比“魏昭”強。 他們甚至還自己安慰自己,小郡王有魏氏血脈,多少還能安撫前朝舊臣和遺民,也不是全無好處。 而且,之前他們什么話都說了,謝蘭臣始終油鹽不進,現在讓一步也好,總不能一直這么僵持下去。 于是,很快其他人便也紛紛附和道:“謝閔說的有理,只要小郡王姓謝,我們便愿意讓他登基……” 謝蘭臣一直等到他們勸累了,才勉為其難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讓昭兒以‘謝昭’的名字登基吧。” 他又補充道:“昨晚崇寧公主也勸了我同樣的話,今天一早她還搬出皇宮,稱我如果不答應,她就不會再搬回來。既然你們都是同樣的心思,我也就只有答應了。” 眾人進宮的時候,確實聽說了崇寧公主一早離宮的事,此刻并沒有懷疑謝蘭臣的話,只是意外魏姝竟然會勸謝蘭臣。 眾人對她的印象倒是一下子改善了許多。 不管魏姝是出于真心,還是惺惺作態,能為了勸說謝蘭臣搬出宮,至少說明她是個有分寸的人。 有分寸,等將來做了太后,才不會因為自己姓魏而做出糊涂事…… 至此,眾人意見終于達成一致,又敲定了登基的日子,隨后廣告天下。 得知昭兒登基的姓名換成了“謝昭”,宗親和忠志之士們倒是也接受良好。一開始他們就沒覺得“魏昭”能成,新帝能有一半的魏氏血脈,已經是慶幸了。 倒是羅正有次抱怨了一句,恰好又被魏姝的舅舅呂昉聽到,當即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之前先帝要為小郡王賜姓魏,你們內閣百般阻撓,尤其是你,為了勸阻先帝,恨不得當場觸柱,這時候又可惜小郡王不能姓魏,可要些臉吧!” 羅正被罵得臉色漲紅,悻悻不敢再提。 在昭兒登基前,被圈禁的魏氏宗親也終于重獲自由,雖然都被褫奪了爵位,但除封地外,其他資產并不收回。雖成了庶人,好歹有之前的資產傍身,儉省一些,至少也能衣食無憂。 謝蘭臣也沒忘了告訴他們,他們能有如此優待,而不是被流放,全賴魏姝求情,若是有人還不知感恩,城墻上那顆還沒摘下來的人頭,可還等著人作伴呢。 不管是出于畏懼,還是真的感激,此后魏氏族人再也沒有說過魏姝一句不好。 又過了一旬,昭兒正式登基,同時冊立魏姝為皇太后,謝蘭臣為攝政王。隨后又論功行賞,冊封了西北將領以及謝家人。 待登基大典結束,新上任的小皇帝,已經被累成了軟趴趴的一團,一回到寢宮便撲倒在龍床上,像個任人搓扁揉圓的小團子,任由宮人們為他脫衣換衣,擺弄手腳,直到拾掇停當,他才撈過一旁的“過來”,抱進懷里,對著它深深嘆了口氣:“皇帝好累呀。” “這么累,可以每天多吃一……兩勺崖蜜嗎?” 其實,他只要多吃一勺就夠了。但是爹爹說過,如果一個請求,不容易被人答應,那就先提一個更大的請求,這樣正常請求被答應的可能,就會大上許多…… 可是,兩勺崖蜜算不算“大請求”呢?要不還是說三勺好了…… 昭兒一邊想著,一邊抱著“過來”沉沉睡了過去。 另一邊,被昭兒念到的爹爹,正在親自為魏姝更衣。 華麗繁復的鳳袍落下,露出半個如玉的肩頭,謝蘭臣在上輕輕落下一吻道:“今后,還望太后能多垂憐臣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