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九月份-《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1/3)頁
去年招高珍等人時, 程蔓得一個一個去問,碰上意愿沒那么高的,還得花時間去磨。
但輔導班名氣打出來后, 招帶課老師這件事對程蔓來說就不再有難度,她直接跟臨江大學勤工儉學部的人合作了。
她這邊需要人, 把要求待遇發過去, 勤工儉學部的人就會安排人遞簡歷。
程蔓上大學那會,原先有工作的能繼續領工資,沒工作的有國家發的補助金,一個月加起來有十七八塊。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會物價很低, 十七八塊基本能覆蓋學生的全部開銷。
隨著改開進程加快,這幾年物價漸漸漲了起來,但大學生每月到手的補助仍是十幾塊, 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日子變得拮據起來。
所以這幾年,或者說是今年,做兼職的學生明顯多了很多。
程蔓工資開的高,愿意遞簡歷的學生自然很多, 她從中挑人面試,很快剩下六個課程的老師就到位了。
跟帶課老師比起來, 招生老師的人選讓程蔓更頭痛, 倒不是招不到人, 而是想干這工作的人太多了。
招生老師不像帶課老師, 后者要求高, 尤其是啟明星輔導處于起步階段, 程蔓想抓教學質量, 目前只招臨江大學的高材生。
而招生老師的職位雖然帶了老師兩個字, 但其實不教書, 對學歷要求低很多,基本只要有初中學歷,能認字寫字就行。
哦,因為招生老師要接待來咨詢的學生家長,所以還需要能說會道,以及要坐班,不能全職。
坐班的要求基本能把大學生排除在外,所以這個崗位程蔓沒讓勤工儉學部來招,而是自己在輔導班門口貼了招聘啟事等著人上門。
但招聘啟事貼出去沒幾天,就有三撥人想找她走后門。
第一撥找上門的是輔導班所在地方的街道干事,其實他們也不算是想走后門,他們就是覺得程蔓在這里辦輔導班,應該照顧街坊鄰居,優先錄取本街道的人。
第二撥人是街坊鄰居,有好幾個來找程蔓,要么是自己想去她輔導班上班,要么是想介紹兒子女兒來。
第三撥人則是親戚,親戚中關系遠點的是她叔伯家的堂弟堂妹,關系近點的是她大嫂羅文欣。
羅文欣上班的紡織廠去年就發不出工資了,過年那會還只是勸員工班里停薪留職,現在已經開始動員職工下崗。
羅文欣當然不想下崗,雖然紡織廠早就發不出工資了,但工作就是盼頭,有工作她還能幻想著紡織廠能好起來,要是下崗,她就連這點盼頭都沒有了。
可是羅文欣在紡織廠雖然干了十幾年,但工作表現并不突出,還跟小組長有點不對付,所以她的名字毫不意外地出現在了第一批動員下崗名單上。
羅文欣在單位哭過鬧過,但一個多月過去,這件事依然毫無轉圜的余地。
八月一過,羅文欣就正式下崗了。
雖然紡織廠給了補償金,但那筆錢沒多少,而他們還要養兩個孩子,所以羅文欣和程進夫妻商量后,覺得還是要找點事做。
羅文欣更傾向于做生意,這幾年她看多了下海發家致富的例子,早就心動了。只是她這人既想做生意又怕虧本,再加上舍不得紡織廠的正式工作,所以一直猶豫著。
但程進覺得羅文欣不像程蔓腦子靈活,也不像燕敏芝那樣有手藝,貿然去做生意風險太大,不如找個工作穩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