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TennisChannel:“When Cheng Gu hit that 212km/h serve at 11pm, the stadium radar system mistakenly identified it as a meteor.“ (當顧誠在午夜 11點發出 212公里的發球時,球場雷達系統誤將其識別為流星) @RafaelNadal:“Just watched the replay of Cheng's day. Speechless. His endurance is something from another planet.“ (剛看了顧誠一天的比賽回放,無話可說,他的耐力來自另一個星球) Reddit網球論壇熱議: 用戶 u/TennisNerd:“一天打四場比賽,其中兩場單打都是BO5,哪怕全勝也得打3盤,加上雙打的BO3,全勝兩盤,加起來就是10盤比賽,這體能也太恐怖了吧?我在球場上跑兩步都氣喘吁吁了。” 用戶 u/SportsScience:“提出一個驚悚假設:顧誠的肌肉纖維中快肌比例可能超過 80%(普通頂尖選手約 60%),這種‘超級快肌’讓他既能爆發力量,又能快速恢復。但這需要基因層面的解釋,建議國家隊研究一下(滑稽)。” 而這個時候,顧誠卻不知道外界的情況。 他現在有點疲憊,一天四場比賽,整整打了10盤,如果不是每一場比賽都結束的特別快,他根本堅持不住。 可幾遍如此,腿部也有些微微發酸。 顧誠躺在冰浴桶中,膝蓋以下浸泡在 10℃的冰水里,張銘請的理療師正在他的右肩涂抹冷凝膠。 于浩洋坐在旁邊吃著能量棒,手機屏幕亮著微博熱搜:“阿誠,你看網友說你是‘中國隊長’和‘鷹眼俠’的合體,還挺貼切。” 顧誠閉著眼,睫毛上還掛著水珠:“別鬧,讓我瞇 5分鐘……。” 他的聲音帶著疲憊,但手指仍無意識地在空中比劃著發球動作——這是他在網王世界就養成的肌肉記憶習慣。 在酒店房間,顧誠洗完澡出來的時候,袁紅霞打來了視頻通話,母親看著屏幕里的兒子,眼圈泛紅:“累壞了吧?快讓媽看看,有沒有受傷?” 老顧雖然也很心疼兒子,可一想到兒子一天內在澳網公開賽拿到了四場比賽的勝利,甚至網絡上已經有不少人都在說,顧誠有可能會打破以往的所有紀錄,一個人在澳網拿到所有的榮譽,成為澳網第一個四冠王,他心里就激動地不行。 顧誠靠在沙發上,一邊聽著老顧同志激動地話語,一邊笑著向母親展示理療師給的肌肉放松球:“沒事媽,你看我好著呢,今天的比賽也就澳網雙打正賽強度高一點,其他比賽跟平時訓練并沒有差多少。” “臭小子,盡知道吹牛。”袁紅霞笑罵道,可臉上的笑容卻是更甚。 生了這么一個兒子,她臉上都好像打了高光似的。 今天在醫院,院長還特意找她聊天,特別是提到他兒子提的特別多,甚至于,衛生部門的領導都專門夸了她生了一個好兒子。 袁紅霞當時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就跟吃了糖似的,賊甜。 老顧同志坐在一旁看著袁紅霞跟兒子聊天,笑的就跟傻子一樣。 通話結束時,他對著屏幕比了個“勝利”手勢,笑容里帶著少年的純真,全然不見賽場上的凌厲。 燈光調至最暗,顧誠戴著智能睡眠頭環,床上散落著運動恢復帶。 床頭柜上放著營養師定制的夜宵:一份三文魚沙拉、兩杯甜菜根汁(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標注“4:00 AM”的營養補充劑。 智能手表顯示他的心率已降至 52次/分,深度睡眠占比 38%。 07:00新聞發布會現場。 其實顧誠并不想接受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采訪,這不僅會浪費他休息的時間,在發布會現場還得謹言慎行,很多話都不能亂說。 當他站在發布會,站在那數之不盡的記者面前,他所代表的就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國家的形象。 面對 72家媒體的長槍短炮,顧誠穿著干凈的白色 POLO衫,除了眼下淡淡的青黑,看不出剛經歷史詩級的一天。 當被問及“如何做到一日四勝”時,他揉了揉手腕上的護具,露出少年特有的靦腆: “其實沒想那么多,就是一場一場打。青少年比賽當熱身,成人賽當學習。感謝組委會調整賽程,也感謝浩洋在雙打里幫我分擔了很多。”他頓了頓,看著臺下舉起的“中國網球未來”標語,補充道,“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網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