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盡管剛創歷史,顧誠仍按計劃在比賽開始前出現在 3號球場。 他沒有進行高強度訓練,而是利用老太婆提過的方法進行“神經肌肉喚醒”練習:用球拍顛乒乓球穿越障礙物,在平衡墊上完成截擊動作。 于浩洋坐在場邊玩手機,突然抬頭喊:“誠子,你上《時代》周刊了!標題是‘改變網球的 15歲基因’?!? 顧誠擊球的動作頓了一下,隨即笑道:“別管那些,把這個多球練完。一會還有其他比賽要打”陽光透過圍網灑在他身上,汗水再次浸濕后背,仿佛昨日的“四冠王”只是一場尋常訓練。 當顧誠端著沙拉走向餐桌時,意外碰到了剛結束采訪的費德勒。瑞士天王主動起身握手,眼中帶著欣賞:“Cheng,昨天的表現太不可思議了,我看了你的單打決賽,那個發球讓我想起自己 20歲的時候,但你的穩定性更可怕?!? 顧誠臉頰微紅,像個普通粉絲般握緊偶像的手:“謝謝您,費德勒先生,我從小就看您的比賽,您是我的榜樣。” 兩人簡單交流了發球技巧,費德勒臨走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雖然雙打沒辦法跟你戰一場,但單打……我們不會輕易將冠軍拱手相讓的。” 在全球媒體將顧誠塑造成“網球救世主”的同時,熟悉他的人更愿意用“自律的怪物”來形容。 據顧誠的老師回憶,顧誠 10歲時就主動要求加練,別人跑 3組折返跑,他一定要跑 4組。 這種近乎偏執的自律,讓他在 15歲就擁有超越年齡的心智。 當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為他“封神”時,顧誠看著這一系列的新聞,還有自己初中老師眼中的自己,他一臉懵逼。 初中時候的他,好像沒接觸過網球吧? 有些無語,甚至還有些無奈。 人紅是非多。 隨著顧誠熱度持續攀升,關于他的“黑料”也開始在網絡流傳。 某自稱是顧誠初中同學的賬號爆料:“他根本沒那么自律,體育課經常偷懶!” 這條消息瞬間引發軒然大波,評論區分成兩派激烈爭吵。 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波,顧誠正在酒店房間研究下一場對手的比賽錄像。 曹輝不知道什么時候匆匆趕來,將手機遞到他面前:“網上有人抹黑你,需要發律師函澄清嗎?”顧誠暫停視頻,目光掃過手機屏幕,突然笑出聲:“不用理會,清者自清?!? 顧誠倒不是不想回應,而是他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回應。 事實上,在他從網王世界回來之前的那些年頭,他除了打過籃球,偶爾踢踢足球,砰砰羽毛球外,根本就沒接觸過網球。 回應的太多,漏洞就越多。 倒不如不去回應,這件事,也許很快就過去了。 然而事情并未平息。 次日訓練時,圍場外聚集了大量舉著“打假”標語的人群,甚至有媒體堵在球員通道追問:“你初中同學爆料是否屬實?” 顧誠依舊保持著慣有的冷靜,只是在路過鏡頭時輕聲說了句:“我的過去,比不上未來值得關注?!? 然后登上微博,配文只有簡單的一行字:“熱愛,從不需要刻意證明?!? 這條微博發布后,輿論風向瞬間逆轉。 而顧誠早已將這些拋諸腦后,他正專注于網球。 在他心中,賽場才是最真實的舞臺,所有的爭議與贊美,都比不上擊球瞬間的純粹與暢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