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或許別人會覺得。 像劉長健這種飛了幾十年,飛行時長已經(jīng)接近十萬小時的超級老鳥飛行員,給陸輕舟這種毛頭小子打下手多少會有些憋屈。 哪怕陸輕舟再有天賦,實力再強。 但是可比劉長健足足小了二十來歲。 但是劉長健絲毫不以為意,更覺得人家比自己強,自己給人家打下手完全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 更別說。 陸輕舟還曾經(jīng)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所以連劉長健都心甘情愿,向陸輕舟‘匯報’數(shù)據(jù)。 梁棟和徐奕辰當(dāng)然不敢虛與委蛇了。 所以等劉長健‘匯報’完了,輪到徐奕辰的時候,他也趕緊將自己的數(shù)據(jù)匯報上去。 機體檢查完了。 陸輕舟和梁棟匆匆回到了駕駛艙。 這時候。 劉長健和徐奕辰已經(jīng)坐在機長和副駕位置了。 見到倆人上了飛機,舷梯車也順利撤離了,劉長健這才扭頭對徐奕辰道,“通知塔臺,3u9988航班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可以起飛。” “好。” 徐奕辰立即聯(lián)系塔臺。 陸輕舟和梁棟坐在倆人的身后,同樣神情肅穆。 這一次。 他們從蓉城的天府國際機場飛往厄立特里亞,單邊航程就達到了一萬多公里。 雖然川航喜歡開辟一些冷門國際航線,但是從始至終都沒有開辟過飛往厄立特里亞的航線。 原因倒也簡單。 這個國家實在是太窮了。 幾乎沒有什么‘油水’。 所以國內(nèi)航空公司除了東航、國航等寥寥幾家航司,其他航司都直接忽略掉這個東非小國家。 而且不管是東航、國航。 飛厄立特里亞的話都不是直飛。 而是要先在國內(nèi)的機場轉(zhuǎn)一圈,然后再飛東南亞、中東。 最后才會跨過紅海,抵達厄立特里亞。 這么做的目的倒也簡單。 就是單純的多裝幾名乘客而已。 飛機的賺錢方式其實和公交車沒多大區(qū)別。 裝的乘客越多,收益就越高。 而各座機場就像是公交車站臺。 到了一座機場,下了一部分乘客,再裝上一部分乘客。 重新起飛升空。 飛往下一個目的地。 這還不是因為這些比較冷門的航線大部分時候都不能做到滿員。 所以航空公司為了利益擴大化,只能采用中途轉(zhuǎn)機的方式載客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