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見皇帝脾氣上來了,古根畝忙解釋道:“皇上,皇上的原計劃是調登萊兵和江南兵。登萊兵戰備水平一直比較高,并不松懈多少;江南兵剛打完仗,經驗豐富。 如今都有不得已,故調河南提司和山東提司的兵。河北提司的兵作為預備隊。河南提督很是積極,還請命親自帶兵來京。山東提督為人老實,朝廷要多少他調多少,不主動,也不推脫。” 和武國差不多,周國的軍隊有三大部分組成。不同的是,武國沒有專門的邊軍,但有部族軍。 周軍的京營是周帝國的戰略主力機動兵團,分神京京營和江南京營。鎮壓江淮民亂的就是江南京營,由于承平日久,所以戰力和普通地方軍沒有什么區別。 神京京營是由中原各地地方軍和邊軍精銳輪番入衛而成,每五年換一部分。周國在地方設提督某省軍務司,簡稱提司,一把手叫做提督。 邊軍是周軍最強大的部分,共有84萬之眾。周國邊軍并不限于九邊,像剛和東吁國打完的云南鎮,就有數萬大軍。九邊又是邊軍的大頭,有65萬人。邊軍的大將叫做節度使。 當然,這都是賬面數字,到底有多少,就連各個節度使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但只少不多是絕對的。 各地軍隊除京營外,都有屯田,自己負擔平時的糧草,戰時不夠的由朝廷來給。搞得一打仗,戶部就哀鴻遍野。 “唉,真是要的他沒有,不要的他還趕著上來。那內閣協調了多少?”麻歷照嘆氣問道。 “咳咳......山東提司官軍四萬四千七百六十三人,此次抽調一萬五千人。河南提司兵力三萬五千二百七十四人,此次抽調一萬人。” 麻歷照仔細聽了聽,問道:“怎么這回抽調山東的兵多,河南的兵少?” 古根畝尷尬地道:“河南兵承平日久,不如山東兵,好歹時不時打過些倭寇。要不是怕山東提司有意見,老臣覺得都選調山東兵穩妥些,況且,山東也近一點。” 麻歷照看著其他大臣,問道:“其余愛卿怎么看?” 像姜畑、莫不平等高官,還有部分如忠順王等權貴為了自己在平安鎮的利益,當然支持多點山東兵,至于山東提司是不是有鬧意見,誰來收拾,他們可不管。 還是在一直“打瞌睡的首輔紀扶龍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出聲道:“皇上,不如將江南未足的兵力讓山東承擔,登萊不足的兵力由河南承擔,但是二者要給夠錢給魯、豫二提司作為補償。” 麻歷照一聽,大喜。這才是好辦法,不愧是首輔,這下各方都算是大概滿意了。江南、登萊是不愿意出兵,但是出錢總可以了吧? 這兩地可是富著呢!江南不用說了,登萊最近開了海關,肯定沒少撈,不夠可以借嘛,反正還得起。 至于河南和山東兩提司,平時沒的撈,這回得了錢也總不至于鬧事了吧。反正都是當兵吃糧嘛,在河南和大同都是一樣的,只要給夠錢就行。 “好!那河南提司就再出兵五千人,山東提司也再抽調一萬人!”麻歷照下旨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