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暮。 奉天殿,燈火通明。 建國之后,大明都習慣在奉天殿舉行‘大宴儀’。 這次也不例外。 行大宴儀的準備工作,依舊是尚寶司負責,如今殿上已擺好御座,鋪上了黃麾,金吾衛等護衛官設二十四人伺立左右,教坊司設九奏樂歌于殿內,設大樂于殿外,還有舞雜隊候在殿外。 正常情況,光祿寺設酒亭于御座西,設膳亭于御座東,設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東西側。 御筵擺在御座的東西一方,皇太子座位于御座東,西向,諸王以次由南而東西相向設座。 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內,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壺、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這次只宴請武官,因而也免了不少座次。 即便朱元璋已有些減少鋪張,但尚寶司依舊兢兢業業,按照著‘禮法’規矩,操辦著這次的大宴,該有的流程一個沒落,該有的規格絲毫不減,頂多是宴飲食物做了一些改變,沒有選用太多四方珍異,但絕大多數食材,依舊是從全國各地水陸運送至京的,全都稱得上是絕佳上品。 以皇室的宴儀規格,通常只有一句話形容。 設山樓排場,窮極奢麗! 哪怕有被稱之為最節儉皇帝的朱元璋,他所規定的宴席,依舊是這般鋪張,而這便是帝王的排場,帝王的威儀所在,即便有所刪減,依舊要保持極大規格,以彰君威。 等到宴會時辰,在儀禮司高聲奏請下,朱元璋緩緩走出。 早就等候四周的大樂立即奏響。 朱元璋不茍言笑的坐到皇帝升座上,也是在這時,大樂止,同時以朱標為首的官員依次上殿,再下面是四品以上武官由東西入,一切都有著嚴格的規矩,不容僭越,更不容逾越。 諾大殿堂。 朱標、湯和等人,居于殿上,四品以上武官,立殿中,五品以下則只能立于殿下,而后在儀禮司的高聲呼喊下,百官開始行贊拜大禮,禮罷。 因為到場的只有武官,也就省去了光祿寺的開爵注酒。 改為了朱標首先向皇帝敬酒。 這套流程十分的板正、繁瑣,不過哪怕是藍玉這般武將,也是老老實實的站在隊列中,恭敬的等候著屬于自己的流程,而后在朱標、湯和、馮勝等將領敬酒后,才是四品、五品武將敬酒,而后還有敬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