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華夏脫離世界太久了。” “華夏文明自誕生以來,東、南為海洋所阻隔,西面為山脈和沙漠,客觀上限制了華夏跟外部世界的交流,然終其元代一朝,華夏之士人依舊沒能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清醒,也鮮少真正的去認識天下。” “放眼朝廷,中國官服,全不知外國之政事,又不詢問考求,故至今中國仍不知海外世界。” “對于番人,從來都認為是通商。” “自夸為:‘中國之物,番人最重者,無若茶于大黃,非此二物,則病脹而不治。’” “對于互市,乃外夷不獲已于中國,非中國不獲已于外夷。” “軍事同樣錯判。” “知火器,卻不擅火器,知海戰,卻不善海戰,自以為‘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又或謂夷登陸則技窮’。” “昔日俯首稱臣,唯唯諾諾之倭人,已連年犯境,北上蒙古更是已入主過天下,然時至今日,天下卻依舊給不出辦法,賊人之心不死,華夏故土難安,如今大明千秋鼎盛,但華夏之地,已有積貧積弱之象。” “經年之后,神州危旦,已有征兆。” “宋元數百年,儒生依舊沒能給天下一個解決之法,反倒是開始捂著耳朵,裝作視而不見,對天下的客觀規律熟視無睹,天下已然處在一個‘變’的邊緣。” “不進則退!!!” “教條框架下,對于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事物,都會以一種鄙夷的心態去對待,在劇烈的社會變動下,依舊不思進取,不思悔改,仍死守著死板陳舊的所謂正統觀念。” “只知應堅持國家大義,卻不知如何捍衛這種國家大義,最終大義也不可保,流為空談。” “天下士人需睜眼看世界,修正自己對天下的認知跟看法。” “.” 望著這篇長篇累牘的文章,很多看完文章的士人,都是齊齊沉默了,眼中帶著幾分迷茫跟慌亂,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跟他們以往受到的教訓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這讓他們心中生出了一絲茫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