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原來如今的歐洲,存在法蘭西、英-荷聯合王國、神圣羅馬帝國、羅剎帝國一共四大列強!其中法蘭西國力最強,但是法蘭西之前的國王都太會敗家,還夢想要統一歐洲,重建羅馬帝國。這個目標在路易十四的時代幾乎就要成真了,但是卻在大明暗中向英-荷聯合王國、神圣羅馬帝國提供了大筆低息的軍費貸款的情況下,給硬生生攪黃了。 而路易十四的繼承人路易十五在財政情況稍微緩解之后,又開始重蹈路易十四的覆轍,利用哈布斯堡王朝缺乏男性繼承人的機會,試圖奪取神羅皇位。結果再一次遭到英-荷聯合王國、普魯士、奧地利的重拳出擊。不得已之下,路易十五只能找上羅剎女皇伊麗莎白,聯合羅剎一起痛毆普魯士的菲特烈,眼看就要達到目標,結果伊麗莎白女皇死了,即位的彼得三世莫名其妙導向了普魯士,還把從普魯士搶到的土地都歸還給了法國…… 這下,路易十五可給坑苦了,不僅在歐洲戰場上陷入頹勢,節節敗退,最后被打回了戰前的國境線內,而且還失去“美帝國”最重要的地盤魁北克! 吃了那么大的虧,路易十五只好躺平等死了。換路易十六上臺后,這位法蘭西波旁王朝的“末帝”終于意識到法蘭西一統歐洲的最大障礙,其實是那個由威廉三世一手建立的,由奧蘭治家族統治的英-荷聯合王國! 而恰在此時,英-荷聯合王國旗下的北美十三州自治領發生了由阿茲特克共和國支持的反英起義——這可是一個打擊英-荷聯合王國,同時和阿茲特克共和國化敵為友的好機會! 于是,路易十六果斷下場支持北美十三州起義! 不過讓路易十六始料未及的是,大明再次出手!依舊站在英-荷聯合王國一邊,并且向阿茲特克共和國施加了極大的壓力,迫使后者中斷了對北美十三州的支持。 于是,路易十六就成了個徹頭徹尾的冤大頭,不得不承擔起來全部的援美抗英責任。 最后雖然美國成功獨立,但是法蘭西的財政卻徹底崩了!而路易十六也成了法國人眼中的傻瓜——在美洲砸下去那么多錢,最后卻一無所獲。 甚至還因為大明支持的西美合眾國利用法國深陷美國獨立戰爭的機會,向東擴張了一輪,吃掉了許多名義上屬于美帝國的土地…… 財政崩潰,又變成了傻瓜的路易十六當然控不住局面! 與此同時,因為法國深度參與美國獨立戰爭而刺激起來的法國工業,又被財政崩潰、法郎貶值、和美洲市場萎縮(阿茲特克、印加兩國在大明的誘惑和壓力作用下,對法國落井下石,關閉了國內市場),陷入了巨大的危機……革命也就順理成章地爆發了! 不過即便法國在路易十四死后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但是這個國家依舊是一個邁過了工業化門檻的歐洲第一強國。特別是在路易十四時期被法國占領的西屬尼德蘭、盧森堡、阿爾薩斯、洛林等地,相繼發現了優質的煤礦、鐵礦,使得法國的冶金業超過了英-荷聯合王國。雖然和大明相比還差了許多,但是站住世界第二的地位還是綽綽有余的。 另外,由于波旁王朝的倒臺和法蘭西共和國的成立,法國和阿茲特克共和國、印加共和國的關系因為相同的政體迅速改善,這兩個盛產金銀的大市場再度向法國開放,使得法國的工業實力在經歷了大革命的洗禮后,還能有所增長! 如果法國可以依靠拿破侖的軍事天才吃下意大利、德意志、西班牙,再拉上英-荷聯合王國和羅剎國,也未必沒有和大明斗爭的實力。 而另一個可以和法國相提并論的歐洲工業強國,當然就是威廉三世創立的英-荷聯合王國了。雖然威廉三世和瑪麗女王始終沒有能生下繼承人,但是法國和大明分別從歐洲、海外兩個方向給英、荷兩國施加的巨大壓力,還是促使兩國抱團取暖。英國議會甚至一再拒絕為安妮公主安排婚姻,而將這位威廉的小姨子扣在英國,充當姐姐的候補,以便在身體孱弱的瑪麗女王去世后和威廉結婚。 而這樣的安排,最后也為英-荷兩國的共治君主產下了可以維持聯合王國的繼承人…… 和法國差不多,英-荷聯合王國也在18世紀下半葉進入了工業化時代!雖然英-荷聯合王國的工業化規模還略小于法國,但是發展得卻要平穩許多,而且在聯合王國中居主導的英國還發展成了歐洲的金融中心……如果英-荷聯合王國和法國能在未來聯手的話,大明的麻煩可就大了! 當然了,這個聯盟的前提則是拿破侖和聯合王國的議會能夠意識到如果不遏制大明,將來大明就有可能主宰整個世界……雖然大明看起來沒有主宰世界的雄心,但她有這樣的實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