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過去無法改變-《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1/3)頁
“父皇,兒臣有罪。”
朱棣跪在地上嘴里吐出幾個字。
不肖子孫的行為,著實是讓他這個祖輩感到十分的丟臉。
先前朱棣還覺得自己當了皇帝之后英明神武,兒子與孫子干的算可以,結果后代子孫就變成這樣了?
朱元璋擺擺手,沒有多說什么。
他豈能因為這種事去怪罪朱棣,朱棣做的不差。
是朱祁鎮這個天子被慣壞了,無人能制約他,又聽信宦官之言,以至于造成這般惡果。
他咎由自取!
朱元璋覺得丟臉的是,作為皇帝做錯了事,要么就身死留下一個好名聲。
要么就跟勾踐一樣臥薪嘗膽,或者同李世民一樣渭水之盟后,幾年就干掉了頡利。
朱元璋覺得就朱祁鎮這個皇帝,很難做出如此雄才大略之事。
“此事尚未發生,縱然陛下與燕王擔憂也無用,依照我的想法,待到大明強盛一些后,不如把蒙古人的問題都靠著自己解決嘍,免得后代子孫文恬武嬉是真的不爭氣。”
王布犁的話猶如一道驚雷,炸在朱元璋的腦海里。
其實他看到的是大明的未來,可大明的未來真的會按照這樣再繼續上演嗎?
“若是咱們在一二十年內解決了蒙古人,就不會發生這種事了?”
朱棣開口詢問,他對于仙境了解的實在是知之甚少。
“大抵是可以改變的,只不過改了這種事,會有另外一種事情發生,總歸事物的發展并不會以人的意志改變。”
王布犁坐在觀影沙發上:“天知道大明以后會如何發展呢?”
朱元璋聞言輕輕點頭。
他每三個月都派御醫以及郎中分別給宮中妃子以及子嗣進行檢查,目前馬皇后沒有出現什么身體狀況。
而且朱雄英長得也頗為壯實。
再加上朱元璋一直都注意,沒有讓太子朱標去外出巡查,那就有很大可能不會染上病,也就不會中途病逝。
朱元璋目前覺得情況是這么個情況。
所以大明未來到底如何,他也說不準。
然后他看向一旁的王布犁:“此事你怎么看?”
“額,陛下是想要分析緣由?”
王布犁沒想到朱元璋能這么快就緩過來,或者他此時內心的想法同王布犁沒有對齊顆粒度。
“不錯,咱的大明如何就到了這個份上,咱身在局中,有時候看不明白。”
北部邊防向為明廷所重視。
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占領北京、元順帝逃往上都之后,就開始著手北邊防務,逐步建立了東起遼東,經大寧、開平、東勝較為平直的防線。
朱棣遷都北京,對殘元采取進攻的防御戰略,5次親征漠北,3掃虜庭,花費了不少人力和物力,邊防是鞏固的。
但是,朱棣于永樂元年錯誤地將大寧都司(治在今內蒙寧城境內)內遷,使大寧成為一座空城。
朱棣聽著王布犁先把矛頭指向了自己,跪在地上一時間有些錯愕。
“不錯。”朱元璋點點頭,大寧他設置在那里也是有著戰略目的。
但是因為老四在娶天下的時候,同封在那里的寧王有什么共天下之類的說辭,又給他遷徙到別處,又使得那里成了空城。
總體而言,就是本來極好的戰略部署,被朱棣的一己之私打破了。
朱元璋接過話茬道:“大寧,控扼著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形勢上使宣府和遼左連成一氣,互相策應,成為燕薊外線屏障。
大寧都司內遷,一方面使其南面的燕薊失掉了大寧這一外線屏障而變成邊防前哨;
另一方面,使大寧西面的開平衛過于突出、孤立,難以自存,不得不后撤。
同時,大寧的后撤,還使西部蒙古可以毫無障礙的向遼東擴展,使原居住于潢水(今沙拉木倫河)以北的朵顏等三衛逾河南下,在老哈河以南,長城以北地區自由進出,對京師構成一定的威脅。
但是大寧棄而不守,興和丟而不奪,開平內移,防線后撤,不僅使北部防線由較為平直變得迂遠彎曲,延長了防線,加大了防守的困難,而且防御縱深縮小,“關門淺露”,敵可直接窺伺畿輔,京師的防衛比洪武時期削弱多了。”
邊防衛所后撤的同時,軍事制度也逐漸廢弛,到了正統年間顯得更加明顯。
王布犁點點頭:“陛下所言不錯,在軍事方面的戰略眼光遠勝我等。”
“無需拍馬。”
朱元璋心氣其實是有些掉的,他們這些人對于大明勵精圖治,可大明出了敗家子,實在是讓人接受的很難看。
“朕自是曉得。”
朱棣也知道一點自己能順利獲得寧王的支持,是給他許諾了。
但天下怎么可能有兩個太陽呢?
可以說這是一記昏招,不過后面自己也可以改正。
“再然后就是衛所中的軍卒逃亡,兵額減少,衛所中的軍卒逃亡,洪武年間已經開始。”
“你說晚了。”朱元璋眉頭一挑:“咱當吳王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逃跑了。”
王布犁著實是沒想到朱元璋會自爆短處,于是輕微頷首。
“那你說說,他們為什么逃?”
朱元璋示意老四站起來,用不著在這跪著請罪。
事情已經發生了,當時他看見大明亡了,皇帝上吊的景象時,可是愁的朱元璋連續數日都睡不踏實。
大明怎么就到了這種地步。
朱元璋本以為最慘最丟臉的指定是王朝末年,事實他以前看見的也確實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