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過去無法改變-《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2/3)頁
未曾想在大明國力繼續往上的時候會發生這種事。
勛貴被橫掃一空,連皇帝都被外敵俘虜,一下子就解開了朱元璋先前內心的諸多疑問。
大明怎么就爛成這個樣子!
根子在這就埋下了。
再加上后世子孫也不怎么爭氣,大明指定一個勁的走下坡路了。
王布犁還是老生常談:“陛下,軍卒逃亡的原因,首先是待遇低下。
他們月糧一石,難以養活妻小,加以軍官克剝,生活無著,一有機會競相逃亡。”
朱元璋對于這件事頗有微詞:“那你覺得該怎么辦?”
“得加錢。”
朱元璋撇撇嘴,這小子處理事情一貫的作風就是拿錢砸人。
“當真有用?”
“陛下,試一試總比讓他們活不下去要強上許多吧。”王布犁漫不經心的道:“興許用不了一兩年,陛下的銀礦銅礦就能源源不斷的往外弄錢,還怕錢不夠花嗎?”
“難不成給他們發錢,就不會有軍官克扣之事嗎?”
“當然會有啊。”王布犁也不覺得光加錢就能行:
“還得配合一定的制度,諸如在軍中設立巡查組,專門核查工資發放情況,以及接受士卒投訴上官欺辱之事,總得給他們一個上訪的渠道。
若是處事公允,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茍活下去,而不是逃亡。”
“嗯,你繼續說吧。”
朱元璋從來都是給別人畫大餅,今天反倒被王布犁給畫大餅了。
“二是水土不服。
南方的百姓充軍北方,北方的充軍多發南方,水土不服,不逃即死;
原籍遙遠,勾解亦難,因此軍伍常不足額。”
“此事斷然不可更改。”朱元璋連忙擺手:
“除了遷徙之外的全都有罪之人采取這樣的措施,況且咱想要在軍中無論南北,免得一幫鄉黨之徒集合在一起搞事情。”
水土不服這件事,對于士卒而言,那都是要了命的事。
“這種事,咱覺得還是要讓郎中從中多想辦法。”朱元璋示意王布犁繼續說,他不會允許在軍中有那么多鄉黨存在。
最好都是天南地北的,沒啥子老鄉,他才放心。
要知道大明這個天下,也是他帶著一幫老鄉打下來的。
朱元璋可是深知鄉黨之間的羈絆!
王布犁也沒挺下來:“其次,是軍屯的破壞。”
朱元璋知道王布犁不是頭一次提軍屯制度的壞處。
衛所的重要基礎是軍屯。
軍屯的破壞使衛所軍卒的糧餉供應不足,是軍卒逃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是由于官豪勢要、巨室豪族以及鎮守總兵官等對屯田的侵占。
軍官不僅侵奪屯田,還私役軍士為其耕種。
二是大明的管糧官不問屯田有無,軍士是否被占役,只管追征屯軍的余糧,克扣月糧。
軍士不堪剝削虐待,只有逃亡。
“軍中有關屯田的軍法確實沒有過。”
朱元璋當然知道長此以往下去會有什么后果,他已經瞧見了。
所以這軍屯的制度必須得改上一改。
天底下有私心的人太多了!
“此事確實刻不容緩。”
朱元璋叫朱棣仔細想想怎么改觀,讓他擬個法度上來。
“太監監軍誤事。”
王布犁又著重提了這一點:“宦官雖然是天子權力的延申,可大多數宦官內心都不正常,他們才少有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之人。”
正統年間,不僅朝廷內有太監王振擅權,各地有鎮守太監;軍隊出征有監軍、監槍太監,這些刑余之人,雖然不懂軍事,但權力很大,號令皆制于監軍。
在這些人控制下,將領即使有才干,也難以展布,軍隊作戰往往因此而失利。
“此事朕一直有所防范,但是架不住后世子孫給開先例。”
朱元璋敲了敲自己的腦袋:“此事朕一直都沒有想好,或者說怎么來代替宦官,難不成讓女官在宮中傳話嗎?
可如此一來,她們反倒會有各種手段,難免會出現上官婉兒那般弄權的女子。”
“對于這種事,我也沒什么想法。”王布犁悠悠的道:
“除非是那種宦官弄權,就可以立即弄死的詔令,亦或者選擇年長人繼承皇位。”
朱元璋也知道皇帝年幼,權力旁落,就容易讓有心人給代替行使。
但是對于王布犁所言年長者繼位,他就當沒聽見。
如此一來,那指定會天下大亂的。
果然,在朱元璋看來,王布犁絲毫沒有什么政治斗爭經驗,連這種糊涂之言都能說出來。
幸虧這小子也不怎么上道,根本就把控不了皇宮。
這樣的人,用起來朱元璋也放心。
“最根本的緣由還是軍官腐敗無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