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甚至于最終選擇外地大學的。 只要簽份保證書,保證畢業后還會回到他們這邊工作,也可以給他們在保留職位的同時,發放一半數額的薪水。 回來工作之后再每月稍微扣點。 實際來講肯定是劃算的。 畢竟貨幣往后必然貶值。 總體來講就是,高蕓已經竭盡全力的讓那些知青們,盡量沒有后顧之憂的去參加高考。經濟收入問題,包括擔心離開之后職位被頂替等問題全部都有幫他們考慮到。就連不想報他們本地新建大學,想去其他大學的,也給予幫助。 當然了,這些都有個前提。 只有理科有這些優待,文科方面的話是沒有的,比如說什么歷史音樂,影視戲劇或表演之類的,肯定是沒有的。 他們只是國家的一個省,沒有必要各方各面十全十美,十全十能,反正高蕓目前主抓的是經濟和科技發展,文化娛樂不著急,也不差他們一個省,況且她只是沒有給予幫扶,又沒有去限制。 想搞這些的還是可以搞嘛! …… 晚上,高天養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心復習,高蕓則是前往快遞驛站閣樓那。 一晃十六年過去。 兩具身體融合后的她,也再次邁入了三十大關,成功達到三十二歲,而她母親楊琴則是已經年近七旬,甚至于按虛歲算的話,今年都能過七十大壽了。 這把年紀高蕓當然不放心他們老兩口再繼續出去旅游亂跑啥的,所以他們都快一年沒有出去了,正好去年樓上那戶人家大兒子在一線城市找到工作,要把他們接過去,或者說要把樓上的房子賣了,換一線城市的首付,高蕓得知消息,當即便出手,把樓上那套房拿下。 之后楊琴高虎夫妻倆旅游回來。 就搬到了高蕓樓上居住。 彼此來往走動也方便了許多。 至于活動范圍,即便高蕓把樓上那套房子落在了自己名下,她也依舊無法離開快遞驛站,更無法上樓,只能她父母下樓找她,可見限制應該是固定了。 不會因為房產等因素出現變化。 回來之后,高虎和楊琴兩人也沒能徹底閑下來,最近一年一直都在幫高蕓打印過去十幾年收集到的那些個資料。 沒錯,是打印。 雖然七七年已經有電腦存在,但主要存在于科研和特定領域,并未廣泛普及到普通家庭或者日常辦公。直到八七年往后,國內互聯網才正式開始發展。 全面普及更是要到二十一世紀。 再者就是,高蕓即便能在七七年找到電腦來使用,很難在二十一世紀四十年代,找到可以匹配七七年電腦的數據盤,怕是可能得去電子博物館里面找。 而且七七年的數據盤。 真的裝不了多少數據。 所以想把相關資料帶到七七年那邊學習,只能用古早辦法,也就是打印。 實際來講,對于搬運一些體量十分龐大的數據,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四十年代,最簡便的方法也不是用數據傳輸的形式進行數據轉移,而是直接把裝有數據的設備轉運過去,更加快捷方便。 高虎和楊琴夫妻倆雖然能幫高蕓打印那些資料,但對那些資料進行后期的整理分類,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他們最多能按文件夾的名稱,那些打印出來的資料裝訂好,按順序放到不同紙箱里。 后續的細致整理搬運工作之類。 還得高蕓自己來。 有時忙不過來還會將這些東西搬到七十年代的世界,把高天養叫來幫忙。 今天高蕓剛到驛站閣樓。 就看到她媽楊琴拿著張紙,站在客廳那邊焦急的來回徘徊著,一看到高蕓現身就趕緊快步上前,把紙遞給高蕓: “小蕓,不好了,要拆遷了……” “你看,通知都下來了!!” “?”高蕓聽的也有些懵,什么時候要拆遷了,她怎么不知道?按理講難道不是她這個房屋主人最先得到消息嗎? 手機里也沒看到什么通知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