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夢秋瞪大雙眼:“不是還有一場演唱會嗎?怎么這么快開始收官了?!” 蘇思妤臉色同樣怔怔的,卻不像沈夢秋那么一驚一乍。 ——“第五場演唱會和第四場只隔了七天。” 忽然想起那天趙玲說的話。 蘇思妤瞬間明白了這張《最后的七里香》含義。 但僅僅只是過了那么一秒鐘。 后知后覺的情緒,這才排山倒海得洶涌著包裹住了蘇思妤。 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 如果說《話筒》的結(jié)束,讓人遺憾。 那今天這張專輯,則讓人瞬間為之神傷。 蘇思妤沒有再言語,而是默默拿起耳麥,戴在頭上。 購買完專輯。 這最后一張專輯的歌單,便映入眼簾。 …… ——《七里香》 ——《最偉大的作品》 ——《江南》 ——《夜的第七章》 ——《稻香》 ——《告白氣球》 ——《聽媽媽的話》 ——《夜空中最亮的星》 ——《龍國話》 ——《隱形的翅膀》 …… 已經(jīng)聽過前面三首的蘇思妤,下意識點擊了新歌。 ——《夜的第七章》。 隨著前奏響起。 黑色奢華的旋律,神秘干凈,像靈魂哭泣般讓人震撼! 他的歌,永遠能在旋律響起那一刻,就把聽眾吸引到他的世界中去。 這首歌也不例外。 精致,高級! 蘇思妤只聽了前奏,這種感覺便油然而生。 甚至于這首歌帶給她的感覺,竟然絲毫不輸于《以父之名》。 從旋律中不難聽出,這首歌和《以父之名》的風格十分相似。 有點暗黑系列。 蘇思妤以前其實一直很抵觸這種風格。 總覺得不適。 但自從聽過《以父之名》后。 不知道為什么,對這種風格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或許是知道這種風格創(chuàng)作的難度之高吧。 放眼內(nèi)娛,路晨的這種風格,已然是唯一的標桿。 她沉下心,盡量放空自己,靜靜聆聽著。 …… “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夜的第7章打字機繼續(xù)推向接近事實的那下一行 石楠煙斗的霧 飄向枯萎的樹 沉默的對我哭訴 貝克街旁的圓形廣場 盔甲騎士臂上~” …… 極致的沖擊感! 當路晨獨一無二的斷詞說唱響起。 靈魂都在顫動。 尤其是看到這首歌的歌詞。 恍惚間,蘇思妤都感覺自己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事實上,蘇思妤還真當過一段時間的推理小說愛好者。 喜歡這個題材,就注定躲不過《福爾摩斯》這部經(jīng)典推理系列小說。 所以,如果她沒猜錯。 不對! 應該說,她可以肯定! 這每一句歌詞都有福爾摩斯的影子。 就比如這第一句:1983年小巷 12月晴朗。 對應的應該是小說中,1893年,華生太太去世,福爾摩斯也結(jié)束旅行。 而第二句:夜的第7章打字機繼續(xù)推向接近事實的那下一行。 應該就是其中《身分案》這一篇章中,福爾摩斯通過打字機打出的字條上殘缺的“e”和“r”,推斷出溫迪班克就是安吉爾! 第三句:石楠煙斗的霧。 更別說了,石楠煙斗就是福爾摩斯的標志。 第四句:飄向枯萎的樹。 應該指的是:《銅山毛櫸案》中對倫墩冬末春初的濃濃黃霧的描述。 沒錯! 這就是根據(jù)《福爾摩斯》系列為基礎(chǔ),寫出來的一首暗黑曲風的歌曲。 只是這旋律,這歌詞。 屬實精致高級到讓人不可思議。 就像藝術(shù)品一樣! “思妤,你聽這首《夜的第七章》沒,我去,這也太絕了吧!我怎么感覺比《以父之名》還炸裂吧!這歌詞是人能寫出來的嗎?” 隔壁傳來沈夢秋的連連驚呼。 蘇思妤沒有說話,靜靜聽著。 直到副歌部分到來。 男女渾聲先后響起: …… “女:如果邪惡是華麗殘酷的樂章” “男:(那么正義是深沉無奈的惆悵)” “女:它的終場我會親手寫上” “男:(那我就點亮在灰燼中的微光)” “女:晨曦的光風干最后一行憂傷” “男:(那么雨滴會洗凈黑暗的高墻)” …… 此刻,古典的華麗,攀升到了一種極致! 這段女聲的空靈和迷幻,搭配路晨那爆發(fā)力的旋律說唱。 竟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美感! 仿佛一瞬間,教堂,圣靈的祈禱和各種樂器的激蕩,在大腦中自動構(gòu)建出一個畫面。 讓人有種在中世紀游蕩了一圈,跟著路晨一起行進在破案旅途中的感覺! 蘇思妤在體會這首歌無與倫比的美的同時。 恍惚間再次見到了那座云宮之上,高山仰止的身影。 他的才華,真的永遠沒有盡頭! 也永遠看不到上限! 他的偉大就棲身在這字里行間,和復雜的旋律之中! 可還不等蘇思妤吸口氣。 隨著副歌結(jié)束。 間奏的華麗絲毫沒有退步。 尤其是蘇思妤聽到間奏結(jié)束前,路晨加了一個讓人始料未及的【屬7降五音和弦】,但卻用主音做了低音。 她驚呆了,事實上的驚呆。 這種【屬7降五音和弦】其實是爵士樂中常見的和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