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隨后。 敲定了計劃。 吳有望很快讓人叫來王玹和倪廣南。 看到他們。 李暮頗為滿意。 他之所以放心將任務交給兩人。 除開鍛煉培養新研究員的原因外。 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聽到了他們的名字。 王玹,未來的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 倪廣南,計算機專家、工程院院士。 雖說這都是未來的成就。 但至少可以確認,兩人都是可造之材。 只不過,在聽到他說要將EDA的開發任務交給他們時。 王玹和倪廣南都有些許的不安,道: “李顧問,我們來負責,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其實讓周組長、蘇組長他們負責更好,我們才剛剛調過來不久,還需要學習。” “我們不是怕苦怕難,就是擔心耽誤了研究的進度。” 兩人滿臉都寫著糾結。 負責項目。 他們打心底兒一百個愿意。 可兩人一個才來2個月,一個才來1個月。 在過來之前,王玹在京大數學力學系擔任助教,而倪廣南在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計算機。 雖說跟著周溪令等人學習了不少軟件工程方面的前沿知識。 但簡單的研究可以,負責一個項目,就有些力有未逮了。 “我看你們很合適,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別人想要還沒有呢。”一旁的吳有望道。 聞言,王玹和倪廣南臉上閃過猶豫之色。 機會確實難得。 可他們也清楚自己的能力。 負責一個軟件的項目開發,還有些為時過早。 見狀,李暮道: “難道因為做不到,就不去做了嗎?” “既然吳所長推薦了你們,就證明你們有這個能力。 “當然,我不強求你們一定要到答應。只是希望你們明白,不要妄自菲薄,要大膽地面對困難。” 他說完這番話后。 王玹和倪廣南原本猶豫不決的表情,立刻堅定了下來,道: “李顧問,您說得對,我們干!” “這才對嘛。”李暮含笑點頭。 旋即,他便拉著兩人到一旁坐下,討論EDA的開發問題。 不過首先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怎么開發。 而是要先將用于提供程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序寫出來。 集成開發環境,也叫IDE。 一般包括由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等工具。 并且集成了代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和調試功能等一體化開發軟件服務套。 “不過也不是一定要使用IDE來開發EDA,你們還可以用文本編輯器和命令行工具先研究著。”李暮最后道。 IDE并非是必備的東西。 只是它確實能夠顯著提高開發效率。 特別是在處理大型、復雜的項目時,發揮作用會更大。 王玹和倪廣南聞言,道: “李顧問,您不用說了,我們要研發這個IDE!” 既然做了決定。 他們就在心底發誓,發誓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最好。 怎么可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 “好,那我們就先從IDE開始。”李暮含笑點頭。 要是兩人選擇了輕松的,他雖然也不會說什么,但心底肯定還是要打個差評的。 好在結果并沒有發生意外。 能在后世稱為著名學者的王玹和倪廣南,還是有相當堅韌的刻苦研究精神的。 …… 2個小時后。 在李暮的指導下。 王玹和倪廣南勉強摸到了IDE的門檻。 開發一個集成開發環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任務,涉及多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比如編程語言、編譯器、圖形用戶界面等。 這些對于剛剛接觸軟件開發不久的兩人,都有著相當高的難度。 好在無論是李暮,還是吳有望和王綬覺,都愿意給他們時間。 畢竟要培養,總是要有點耐心。 否則直接讓他們照著李暮寫得方案照做就完事了,根本用不著這么麻煩。 在李暮送王玹和倪廣南在離開時。 他們堅聲道: “李顧問,您放心吧,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如果一開始他們還有些忐忑,擔心自己難當重任。 但在聽完了李暮對EDA和IDE的框架和算法深入地分析之后。 他們此時已然充滿信心。 要是再做不出點成績。 都愧對自己研究員的身份。 “好好干,我看好你們。”李暮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勉勵道。 得到他鼓勵的王玹和倪廣南渾身一震,重重地點了點頭,旋即大踏步地離開。 …… 緊接著,在初步解決了EDA的問題后。 李暮又跟王綬覺和吳有望聊起開發04型個人計算機的事情。 集成度地提升。 帶來的不僅是運算速度的增加。 同樣也意味著個人計算機能夠實現的功能,變得更加豐富了起來。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用戶圖形界面與多任務操作系統的升級。 類Macintosh和Windows的圖形界面開發成為可能,鼠標操作、窗口多任務和圖標化交互,也將陸續實現。 做到這一步。 距離互聯網時代,就只差一個網絡! “或許再過上三四年,京都的所有研究所,就能局域網里就能打《虹色警戒》了。”李暮想道。 網絡的建設這個沒辦法,只能依靠時間去解決。 但搭建局域網,卻沒有太大的問題。 等覆蓋京都之后,還真可以搞這么一個游戲活動。 不對,科學家的事情不能叫做放松,叫做試驗更合適。 聽完李暮的介紹。 王綬覺和吳有望對這個04型個人計算機也充滿著好奇,恨不得馬上看到成功那一天。 但緊接著。 他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道: “這個04型個人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怕是有點兒高吧?” “應該能超過6000w次每秒。”李暮想了想,道。 集成度提升了2倍還多,達到這個性能并不是太大的問題。 而且若不是沒打算一味地追求運算速度。 突破8000w也不是沒有可能。 吳有望和王綬覺倒吸一口涼氣。 饒是他們早有準備,聽到這個答案還是不免有些震驚。 又是成倍地提升! “那成本呢,你覺得大概要多少?”吳有望繼續問道。 李暮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