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10w左右吧,制造工藝成熟了之后應該還能再降?!? “只是10w?我還以為能夠降得更低一些呢?!眳怯型行┻z憾道。 從03型個人計算機開始。 制造計算機的成本就已經降低到了10幾w。 他本來以為這次怎么著也能降到個位數。 李暮解釋道: “如果只是單單提升運算速度的話,那么確實可以降得更低,五六萬就能搞一臺。” “不過這次的個人計算機,我要加入很多新功能。” “而這些功能,將會對我們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他說完之后。 吳有望和王綬覺當即恍然大悟。 他們就說嘛。 集成度提升了這么多,價格沒道理只降低一點點。 “在研究方面,我們都聽你的?!眳怯型⑽㈩h首,旋即又道: “不過運算速度達到5000w次每秒的04型個人計算機,是不是不太好賣???” 其實3000w次每秒的3代個人計算機也挺難賣的。 畢竟就技術來說。 要是老大哥和M帝拿去之后,能夠消化,做巨型機至少也能突破1億次每秒。 也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現在夏國根本不敢賣03型個人計算機。 這也就導致了02型計算機一直無法大量出口。 “這還不好辦嗎,讓計算技術研究所去研究專門用來售賣的系列計算機不就行了,有什么技術困難可以來找我?!崩钅盒Φ?。 這事在他看來沒什么難度,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技術保密的問題。 聞言,吳有望點了點頭,道: “是個好辦法,不過恐怕得要您親自出面才行?!? “這是為什么?”李暮愣了愣。 吳有望攤了攤手,道: “我怕嚴所長跟我急眼。” “你別忘了,他們是計算技術研究所?!? “平時被我們壓一頭也就罷了,畢竟確實技不如人,咱們上門‘挑釁’,有點說不過去吧。” 聽到吳有望的話。 李暮沉默了片刻,想想確實有道理。 雖說他只需要跟上面匯報就行。 但沒必要在這種地方得罪人。 他沉吟片刻。 然后道: “那就聯合研究吧?!? 大家一起搞,都不傷面子。 …… 天色漸暗。 李暮坐著車,離開半導體研究所。 一路上。 能看到穿著工廠發的厚棉衣,臉上帶著笑容的人們從道路上走過。 這幅場景,在往年是不多見的。 畢竟就業崗位就這么多,不可能人人都能進廠。 可經過兩年多的“工廠大建設”。 京都這片地區,凡是條件沒問題的,基本都能進到廠里工作。 這也就極大地加快了他們的經濟建設。 最直接的表現。 就是去供銷社和百貨大樓買東西的人變多了。 街道上滿是手里領著大包小包東西的人,頑皮的孩童跟在大任們的身邊打鬧,笑聲如同銀鈴般清脆。 “還有10天就過年了吧?”李暮忽然反應過來道。 想到這里。 他當即讓關建民調轉車頭。 …… 大雜院里。 以李暮的家為中心。 街坊鄰居們齊聚一堂。 但他們可不是在閑聊。 而是在幫助從京影廠來的領導,收集關于李暮的事跡。 說起這個。 鐘大爺是最為興奮的。 他揮舞著手,用中氣十足的聲音道: “打從小從暮住進咱們大雜院的那天開始,我就看出他是個讀書的料?!? “領導您是不知道啊,他天天手上的書就沒離開手過。” “當時咱們院里還有人說他是書呆子,可我不一樣,我知道他那是心懷大志……” 聽著鐘大爺的講述。 京影廠的廠長田坊示意一旁的劉師隆和劉嫻兩人將這些話都記下來。 不過就在此時。 一道聲音忽然響起,道: “鐘大爺,您這話說得可不對,哪有人說過李暮是書呆子?!? 眾人扭頭看去,瞬間樂了起來。 說著話的人,正是當初因為李暮家用空氣炸鍋炸東西,沒有給他們占到便宜就心懷不滿,老是找茬的孫大媽。 不過后面見到李暮的名氣越來越響。 而且李軍還當了廠主任,加上院子里還有鐘大爺照顧著后,她也就沒敢再找過麻煩。 畢竟不被找麻煩,他們都要燒高香了。 鐘大爺沒有說話。 說沒說過,大雜院里的眾人誰心里頭還沒點數嗎。 不過他這會兒從高興中回過神來。 也覺得剛剛說的話有些問題。 萬一因為這件事,影響到李暮在全國人民眼中的形象,那他恐怕以后都沒臉見李暮了。 見到鐘大爺沒說話,孫大媽又看向李奶奶,道: “李奶奶,您說是不是?小暮怎么可能是書呆子呢,這個說法要是傳出去,多不好聽?!? 聽到這話。 本來還因為田坊等人的到訪而高興不已的李奶奶,臉色立刻就變得不好看了起來。 要是按他的性子。 怎么著都不可能輕易放過孫大媽,肯定要抓住機會損上對方半天。 不過一想到可能會對她的大孫子有不好的影響,她就渾身都泄了氣。 和李暮比起來,她出不出氣,根本不重要。 想到這里,李奶奶便準備開口替孫大媽說話。 但就在這時。 一旁的劉師隆忽然笑道: “我覺得這一點其實很不錯,天才嘛,就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在外人看來,曾經的李顧問或許是一個‘書呆子’?!? “但現在看來,正是因為有著這段不為人知的刻苦時光,才造就了今天的李暮顧問,今天的人民科學家!” 他的話讓田坊的目光都不由一亮。 這么寫的話,肯定要比李暮從小便“天賦異稟”“聞名鄉里”的說法更真實,也更讓人感興趣。 “劉老師您說得很對,不過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尊重實際,不能隨意地曲解。”一旁的劉嫻小聲提醒道。 他們現在在籌備的這本關于李暮的電影劇本。 可是得到文化委員會的領導親自過問,要求他們務必求真求實,不能對李暮的形象產生半點損害。 按照劉師隆的說法固然更有戲劇性。 但顯然容易遭到人的誤會。 “有道理……”劉師隆點了點頭,也沒有生氣。 他的想法確實不對。 這次拍攝的《李暮傳奇》,既是電影,更是上面給的任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