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麻秋得到戰報后,立即親自率領大軍進攻謝艾。然而,取得主動權的謝艾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麻秋絲毫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沖入了錢糧軍隊的伏擊圈。結果還未正面開戰,趙軍就已混亂不堪。謝艾趁機發起總攻,趙軍最終慘敗而逃,被斬首五千多人。謝艾于戰后因功被張崇華封為福伯。 永和三年四月,不甘心失敗的麻秋再次率領大軍進攻錢糧的戰略要地呼延,身后還有兩萬多人的后繼部隊。張崇華得知消息后,立即任命謝艾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進軍臨河迎戰。 此戰,謝艾面對龐大的趙軍并未選擇正面硬碰,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巧妙戰術。他深知麻秋性情暴躁,容易沖動行事,于是故意乘坐輕便的小馬車,頭戴白色便帽,擊鼓助威。目的是以此激怒麻秋。麻秋果然中計,認為謝艾的書生裝扮是輕視于他,便改變計劃,命令裝備黑色長矛的三千龍驤騎兵發動攻擊。 謝艾的士兵見狀大驚失色,紛紛勸他騎馬作戰。然而,謝艾卻制造了一出疑兵之計。他鎮定自若地走下馬車,然后坐在地上指揮部署。這一舉動使得敵軍陷入疑慮之中,麻秋隨即停止進攻,不敢輕易前進。 然而,在謝艾使用疑兵之計之前,他早已派遣大將張茂率領騎兵從小路繞到敵軍后方,并在趙軍觀望之際發動突襲。趙軍后路被斷,陷入混亂。謝艾眼見時機成熟,立即命令主力部隊全線出擊,與張茂對麻秋形成了前后夾擊之勢。最終,在謝艾的精妙指揮下,錢糧軍隊士氣大振,大敗麻秋,斬殺了敵軍兩位將領,俘虜殲敵共計一萬三千余人。 戰后,謝艾因功升任為太府左長史,獲賞黃金五千兩,布帛八千匹。 永和三年五月,麻秋又聚集了十二萬大軍,企圖再次反攻,一雪前恥。他在侵占晉興、廣武等地之后,逼近錢糧。張崇華原本準備親自出征,但被謝艾等人勸阻。于是,張崇華再次任命謝艾率領不足兩萬兵馬前往迎敵。 此戰,謝艾選擇與麻秋正面交鋒,但在此之前,他已利用地形優勢在古浪的山頂以及村莊設下伏兵。這些伏兵行動迅速,在兩軍主力交鋒期間不斷襲擾趙軍的側翼以及后方,導致麻秋始終不敢全力出擊。與此同時,謝艾還不斷運用心理戰術瓦解敵軍的士氣。 他利用各種渠道向敵軍散布虛假信息,使敵軍不知虛實。趙軍的多次誤判導致士兵斗志衰落。最終,在時機成熟之時,謝艾發起總攻。麻秋再次戰敗逃走,只能退入京城。謝艾班師返回途中,還討伐了反叛的部落一萬余戶,共計斬首俘虜四千多人,奪得牛羊十余萬頭。 謝艾的三次大勝,為錢糧政權贏得了寶貴的和平時間。他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智勇雙全的品質,成為了錢糧政權的中流砥柱。 然而,謝艾的輝煌成就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嫉妒和排擠。他們紛紛誣陷謝艾居功自傲,圖謀不軌。張崇華雖然對謝艾深具信心,但迫于壓力,不得不將他外放為酒泉太守。 此后,張作謀奪權位,謝艾對此深感憂慮,多次上書張崇華,建議驅逐張作等人,并請求回朝輔佐朝政。然而,張崇華的遺詔卻被張作等人截留,沒有傳達到謝艾手中。 永和九年十月,張崇華病逝。張作廢黜太子張耀靈,自立為帝。他隨即開始誅殺眾多重臣以穩固王位,其中就包括名將謝艾。錢糧政權從此失去了最后的支柱。 【冷門的民族英雄,幾乎孤軍奮戰堅守中原十幾年#歷史#小知識#歷史人物】 這是一位名字并不響亮的民族英雄。在那個五胡亂華、強敵環伺的時代,他憑借著智勇雙全和堅韌的意志,幾乎孤軍堅守中原十四年,并且數次擊敗強敵,三次赴洛陽。他便是晉朝末年的抗敵名將——李矩。 李矩生于公元240年,籍貫平陽。年輕時,他曾在縣中擔任小吏。后來,在護送離職縣令前往長安的途中,他因機智處理途中的突發事件,得到了梁王司馬榮的賞識。 雖然史書沒有詳細說明,但他被任命為衙門將,主要負責統領士兵、指揮作戰。 這一職位不僅要求任職者機智勇武,還要能親自上陣搏殺。這說明李矩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應該在護送途中化解了某些棘手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