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材料學的研究是非常復雜的。 超導材料的研究就更進一步,復雜性也就代表了研究難度。 在研究成果方面,只是材料單個特性的提升,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果了。 一種基礎的超導材料,只是臨界溫度提升2k,就已經算得上是不小的成果,足以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122型超導材料,其特性是承載電流能力強,被認為擁有很高的應用潛力。 換句話說,這種材料偏應用。 在超導材料的理論研究方向上,一般都不會使用122型材料。 偏應用型的材料,臨界溫度卻是個大問題,122型超導材料,只要是提升了臨界溫度,就是非常大的成果。 如果做一個成果的評價,122型超導材料臨界溫度稍有提升,足以當做百萬級項目的核心成果。 這種級別的成果有一個很正常,一下子出現了七個,而且都發生在一種材料上,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量變多了,就會帶來質變。 一個個正收益的變量放在一起,再制造出一種材料會怎么樣呢? 溫樹茂想想都有些迫不及待。 他走在實驗室園區的路上,眼睛一直盯著材料檢測報告單,帶著滿心的激動做出決定,“明天進入正式實驗!” 在放下了報告單以后,他仔細回想了一下,還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之前在材料檢測中心,看到具體的檢測結果時,他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 但轉而一想…… 張碩啊! 就像是一些人的想法,張碩出了大成果似乎也很正常,因為他就一直在創造奇跡,完成那些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研究。 材料領域,也許還是第一次。 在數學、物理領域,新物理領域,包括新物理衍生的各類技術,都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他依舊完成了這些研究。 所以在材料學創造個奇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另外,還有一點。 現在事實擺在面前,不接受也只能接受,還能怎么樣呢? 最重要的是,研究是他們團隊完成的,對團隊也好,對他個人也罷,出大成果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 想明白了以后,溫樹茂頓時迫不及待想進行下一個實驗。 張碩并不從事材料學的研究,而他就是做這個的,看到有制造出性能卓越超導材料的希望,心里根本就忍不住。 至于原來的質疑,早就被拋在腦后了。 在回到了辦公室以后,他馬上召集了核心人員,交代起了工作,“今天還是休息,但明天就重新認真起來。” “我們要再加把勁,把下一個實驗做好,下一個實驗非常重要。” “你們都看了結果了,相信也知道后續該怎么做了……” 其他人當然都清楚。 有很多人的心情和溫樹茂是一樣的,他們都對于檢測數據非常不可思議,等接受了以后也感覺非常激動。 下一步當然是綜合所有的變量,去制造特定的超導材料。 當想到可能制造出性能非常卓越的超導材料時,所有人都重新振奮精神,過去一周的疲憊都忘記了,他們恨不得馬上到下一個星期,就可以知道實驗最終結果。 整個團隊只輕松了幾個小時,到下午時間又重新忙碌起來。 這種忙碌相比上周要好的多,因為要進行的實驗只有一個。 即便好多的工序,包括添加的元素都有變化,但只進行一個實驗,需求的人員就不那么多,也不會太過于忙碌。 比如,直接進行實驗操作的人員,工作過程中肯定會輕松很多。 之前是連續做7個材料的操作,而現在只是做一個而已,好多時間就是等待了,相對也比較空閑。 …… 當天張碩也知道了結果,但他并沒有表現出激動,而是淡然的說道,“很不錯啊,每一個都是正收益。” “如果放在一起,可能會很好吧……” 他沒有說的很絕對。 溫樹茂自認為了解張碩的判斷,因為材料的研究就是這樣的,兩個正收益變量放在一起不一定還是正收益。 這不是單純的數學加法。 材料制備過程中,一個個工序可能會相互影響。 即便中途只是出現一種操作或元素特性的沖突,都可能讓實驗直接失敗,甚至制造出的材料都不具超導特性。 所以張碩判斷‘可能’也是很正常的。 溫樹茂的判斷也是‘有希望制造出高特性超導材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