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乍得共和國-《史冊》
第(3/3)頁 國徽
乍得國徽啟用于1975年,中心的盾形以黃、藍兩色波紋線構成,代表乍得最主要的自然特征:美麗寧靜的乍得湖、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盾徽左側繪有一頭黃色山羊,表明乍得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右側的獅子代表當地特有的野生動物。一輪紅日躍出盾徽,照亮了乍得前進的道路,預示著新生國家一定會蒸蒸日上,繁榮興旺。盾徽基部的黃色飾帶上寫著乍得人深愛的箴言:“團結、勞動、進步”。
國歌
《乍得人民》
歌詞大意:過去曾征服大地享有權利,乍得人民,把重擔挑起!獲得自由,要憑你的勇氣。睜開眼睛,未來屬于你。愿上帝保佑你,我的國家,愿意你的子孫譽滿天下。歡歡喜喜唱著歌向前進,要忠于祖先,他們正在看你們。
格言
團結,勞動,進步(法語:Unité, Travail, Progrès)
人口民族
人口
乍得全國總人口1210萬人(2012年)。城市人口25%,農村人口74.8%。47.3%的人口年齡小于15歲,出生率為每1000人42.35,死亡率為16.69,人均預期壽命為47.2歲。乍得人口不平均分布,博爾庫-恩內迪-提貝斯提區(位于撒哈拉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人,而西洛貢區的人口密度則為每平方千米52.4人,恩賈梅納的人口密度更高。全國約一半人口居于南部五分之一的地區。
民族
乍得全國共有民族256個。北部、中部和東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統的柏柏爾族、瓦達伊族、圖布族、巴吉爾米族等,約占全國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為薩拉族、馬薩族、科托科族、蒙當族等,約占全國人口的55%。
政治體制
政體
乍得國家實行多黨制,1993年初召開了由各黨派參加的最高全國會議,確立過渡機制。1996年3月舉行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6月舉行總統選舉,代比勝出。1997年3月舉行立法選舉,愛拯運獲議會絕對多數。代比政府一面武力清剿境內反政府武裝,一面舉行政治和談緩和矛盾,鞏固政權,一度取得顯著效果。2001年5月和2002年4月,代比和愛拯運分別再度贏得總統大選和立法選舉。2003年,乍境內反政府武裝基本平息。2005年以來,發生多起未遂政變,反政府武裝死灰復燃并迅速發展壯大,活躍在東部與蘇丹交界地區,并屢次西進。2006年5月,乍舉行總統大選,代比在反對黨集體抵制的情況下勝選連任。12月,主要反政府武裝之一“變革聯合陣線”歸順政府。2007年8月,愛拯運等總統多數派政黨與18個反對黨簽署政治協議,宣布實現和解。10月,乍政府與“爭取民主和發展力量聯盟”(UFDD)等4支主要反政府武裝簽署和平協議。11月,雙方沖突再起。2008年1月底2月初,反政府武裝聯軍自東部發動攻勢,一度占領首都恩賈梅納大部分市區。乍政府軍經過激戰奪回首都和全國控制權,反政府武裝退回與蘇丹交界地區的基地。2009年1月,乍8支主要反政府武裝組成反政府武裝聯軍“抵抗力量聯盟”,選舉蒂馬納·埃爾迪米(Timane Erdimi,乍總統代比侄子)為共同領導人。5月6日,“抵抗力量聯盟”多支縱隊數百輛皮卡車越過乍得和蘇丹邊境進入乍境內,并與政府軍交戰。10日,政府軍方面宣布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殲敵200余人。自此,乍國內政局漸趨穩定。2011年2月和4月,乍分別舉行議會和總統選舉。執政黨愛國拯救動運動贏得議會絕對多數席位,代比以83.59%的得票率再次蟬聯總統。
憲法
獨立后第一部憲法于1962年4月制定。1993年4月4日,乍得最高全國會議通過了“過渡時期憲章”,作為過渡時期臨時憲法。1996年3月31日舉行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該憲法規定:乍得是一個建立在民主、法治原則和公正基礎上的獨立的、世俗的、社會化的、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主權國家,實行政教分離。行政權由總統和政府共同行使。總統是guojiayuanshou,負責保證憲法的實施。總統通過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兩屆。同時規定如經國民議會三分之二成員通過,可對憲法進行修改。總統任命總理,并根據總理建議任免政府成員。總理為政府首腦,負責執行部長會議通過的國家政策。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構成,行使立法權。2005年6月,乍舉行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對總統連任次數和年齡的限制,將“參議院”改為由總統任命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理事會”。
議會
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現共有188個議席,任期五年。本屆國民議會于2011年2月產生,議長為愛拯運zongshuji阿魯恩·卡巴迪(Haroun Kabadi)。各黨派在國民議會中所占席位如下:愛拯運118席,爭取民主進步聯盟9席,爭取共和行動陣線4席,爭取發展與革新全國同盟10席,爭取民主進步全國聯盟VIVA派4席,爭取革新與民主同盟8席,乍得全國民主同盟8席,其它黨派共27席。
司法
乍得司法體系由憲法委員會、最高司法委員會、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初審法院和特別最高法庭組成。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查法律、協定等是否違憲,并監督、審理、公布選舉及公民投票結果。由最高司法委員會下設的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包括刑事法庭、行政法庭和經濟法庭,由21名成員組成,院長由最高司法委員會推薦,并征求國民議會議長意見后,由總統以法令形式任命。根據2013年憲法修正案,最高法院法官不再實行終身制,一屆任期為7年。最高法院院長薩米爾·阿達姆·阿努爾,總檢察長阿哈馬特·阿格雷。特別最高法庭負責審判總統、政府成員及其同謀的叛國案。2010年,乍得在恩賈梅納、阿貝歇、邦戈爾、蒙杜、薩爾等5個城市設立了商事法院,審理商事爭議糾紛,受理商業公司之間的糾紛及公司的債務清償、重整和司法清算。對初審結果有異議的公司可上訴至非洲商法統一組織(OHADA)設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的地區法院。在乍得各地方,司法權的行使更多由傳統仲裁機構施行,在北方表現為伊斯蘭宗教法庭,在南方表現為按部族習慣法審理遇到的案件。
2014年9月,乍得內閣通過了新刑法草案,對舊刑法做了較大修改,廢除了死刑,并加入了嚴厲打擊同性戀的條款。2015年,“博科圣地”恐怖組織對首都恩賈梅納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乍得于當年恢復針對恐怖主義分子的死刑。2020年4月,乍得國民議會全票通過新的《反恐怖主義法》,廢除了上述死刑條款。
政府
過渡政府成立于2021年5月,2022年2月進行改組,共41人,包括總理、國務部長1人、部長30人、國務秘書8人、政府副秘書長1人。主要有總理帕希米·帕達克·阿爾貝(PAHIMI PADACKET ALBERT)、全國和解與對話國務部長阿謝赫·伊本·烏瑪爾(ACHEIKH IBN OUMAR)、外交、非洲一體化和海外僑民事務部長謝里夫·穆罕默德·澤內(CHERIF MAHAMAT ZENE)(已辭職)、司法、掌璽和人權事務部長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阿拉博(MAHAMAT AHMAT ALHABO)、總統府負責國防、老兵和戰爭受害者事務部長級代表達達烏德·亞亞·卜拉辛(DAOUD YAYA BRAHIM)、新聞部長兼政府發言人阿卜德拉曼·庫拉馬拉(ABDRAMAN KHOULAMALLAH)、財政和預算塔伊爾·哈米德·吉蘭(TAHIR HAMID NGUILIN)、領土及地方分權部長穆罕默德·貝希爾·謝里夫(Mahamat Bechir Cherif)、農業發展部長卡穆格·內·德內-阿蘇姆(女)(KAMOUGUE NEE DENE-ASSOUM)、基礎設施和改善地區交通部長帕塔萊·熱奧(PATALET GEO)、婦女、家庭和兒童保護部長阿米娜·普里希爾·隆戈(女)(AMINA PRISCILLE LONGOH)、郵政和數字經濟部長伊德里斯·薩利赫·巴沙爾(IDRISS SALEH BACHAR)、職業培訓和小手工業部長伊莎貝爾·烏斯娜·卡西雷(女)(ISABELLE HOUSNA KASSIRE)、公職、勞動和社會協商部長布拉·穆罕默德(BRAH MAHAMAT)、交通和道路安全部長法蒂姆·古庫妮·韋戴(女)(FATIME GOUKOUNI WEDDEYE)、貿易和工業部長阿里·加達·康帕爾(ALI DJADDA KAMPARD)、城市和鄉村水利部長阿里歐·阿卜杜拉·易卜拉欣(ALIO ABDOULAYE IBRAHIM)、環境、漁業和可持續發展部長穆罕默德·拉齊納(MAHAMAT LAZINA)、公共安全和移民事務部長伊德里斯·多科尼·阿迪克(IDRISS DOKONY ADIKER)、衛生和國民團結部長阿布杜勒馬德吉·阿布德拉伊姆(ABDOULMADJID ABDERAHIM)、青年、體育和促進企業創新部長馬穆德·阿里·塞伊德(MAHMOUD ALI SEID)、土地管理、住房發展和城市化部長穆薩·巴特拉基(MOUSSA BATRAKI)、高等教育、科研和創新部長阿里·韋伊杜(ALI WEIDOU)、石油和能源部長杰拉塞姆·勒貝馬杰爾(DJERASSEM LE BEMADJIEL)、國民教育和公民促進部長莫格納·吉烏姆塔(MOGNA DJIHOUMTA)、經濟、發展規劃和國際合作部長默罕默德·哈米德·庫阿(MAHAMAT HAMID KOUA)、民航和國家氣象部長伊桑·塔伊爾(HISSEIN TAHIR)、旅游發展和手工業部長穆妮拉·阿薩巴拉(女)(MOUNIRA HASSABALLAH)、礦業和地質部長阿卜杜勒—卡里姆·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里姆(ABDELKERIM MAHAMAT ABDELKERIM)、畜牧和肉制品部長阿卜杜勒—拉希姆·阿瓦特·阿泰卜(ABDERAHIM AWAT ATTEIB)、文化和多樣性推廣部長恩杜戈娜·博卡瑟·蕾拉德吉姆(女)(NDOUGONA BOKASSE RERADJIM)等。
政黨
1991年9月乍得實行多黨制。迄今已有87個合法政黨,主要有:
(1)愛國拯救運動(Mouvement Patriotique du Salut,MPS):簡稱愛拯運,1990年3月11日成立,執政黨。原為反哈布雷的政治、軍事組織。創始人為代比總統和馬爾東·巴達·阿巴斯(Maldom Bada Abbas)等人。政治綱領:主張多黨民主,發展混合經濟;捍衛民族團結和領土完整;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睦鄰友好、不干涉別國內政和不結盟政策,遵守聯合國和非盟憲章,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該黨設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和執行局,在全國各地均有基層組織。全國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舉行一次會議。中央委員會是最高執行機構,執行局是中央委員會常設機構,現有40名成員。應2/3以上中央委員要求可召開全國特別代表大會。 2001年3月召開特別dangdaihui,代比繼任黨zhuxi,阿巴斯任名譽zhuxi。2012年10月召開第五次dangdaihui,選舉阿德里安·貝永·馬洛(Adrien Beyom Malo)為zongshuji。
(2)爭取發展與革新全國同盟(Union National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et le Renouveau,UNDR):反對黨。1992年7月21日取得合法地位。主張維護國家和平、團結,實現民族和解;建立一支真正全國性的職業化軍隊;發展社會經濟、農業、畜牧漁業、水電、交通、旅游和手工業;實行地方分權,讓婦女和有能力的人參加國家管理;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實現糧食自給等。zhuxi為薩萊赫·凱布扎博(Saleh Kebzabo),曾任第一屆過渡政府的貿工部長、乍新社社長,《恩賈梅納周刊》的創始人。2007年參與政治和解進程。國民議會中擁有10席,為第一大反對黨。
(3)爭取民主進步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Progrès,RDP): 1992年3月10日取得合法地位。創始人洛爾·馬哈馬特·舒瓦(Loe Mahamat Choua),曾任guojiayuanshou和過渡時期最高委員會zhuxi。1997年12月,該黨與愛拯運簽署合作協議。2001年總統大選中支持代比。2003年12月,舒瓦宣布解除與愛拯運的聯盟關系。2007年8月,參與國內和解進程,簽署“8·13和解協議”。該黨在國民議會中擁有9席。
政要
已故總統伊德里斯·代比(Idriss Deby)1953年生于比爾廷省。扎卡瓦族人。70年代曾留學法國。1979年加入乍得民族解放陣線—北方武裝部隊。1982年6月任“北方武裝部隊”副參謀長。同年12月出任乍得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1984年6月起任全國獨立和革命聯盟中央執行局軍事和安全書記。1985年11月被派往法國軍事學院進修。回國后任總統府國防與安全顧問。1989年起流亡蘇丹。1990年3月任乍得愛國拯救運動zhuxi。同年12月就任乍得國務委員會zhuxi、guojiayuanshou。1991年3月自任總統。1996年6月在乍得首次多黨民主選舉中獲勝當選,并于2001年6月、2006年5月和2011年4月三度蟬聯。信奉伊斯蘭教。已婚,有多個子女。
總理約瑟夫·吉姆蘭加爾·達德納吉(Joseph Djimrangar Dadnadji)。1954年出生。2013年1月21日,時任乍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吉姆蘭加爾·達德納吉·約瑟夫(DJIMRANGAR DADNADJI JOSEPH)被任命為乍總理。 第(3/3)頁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18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