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番外下-《招財進我》
第(1/3)頁
◎感情線少(認真臉),訂閱需謹慎。◎
光天化日, 朗朗乾坤,穿上衣服的時候,陶竹就是個正經的小姑娘, 她耳朵都紅了。
陶竹反思了一下,她為什么這么喜歡這件事, 主要原因還是要歸結到, 蔣俞白太有服務意識了。
他每一次, 都會把事做到極致, 他越是服務到位,陶竹就越是喜歡,但是也因此蔣俞白就更累,兩個人就開始惡性循環。
陶竹也想過, 他是不是故意這樣逗孩子。
但是吧, 這個事兒就屬于, 就算他是故意的, 陶竹也不吃虧。既然得了便宜, 她就沒賣過乖。
“俞白哥……”
“抬頭。”
兩個人幾乎是異口同聲,陶竹順著蔣俞白的目光抬起頭,在山巔, 她看到了讓永生難忘的一幕。
晚霞的余暉照在山峰上, 山體在金色光線下,壯闊輝煌。
山脈和山川連綿不斷, 漸漸淡入晚霞中, 勾勒出壯美的輪廓,美不勝收。
太陽即將落山, 滿山都是這樣絢爛的景色, 緩緩行駛的車, 像途徑了一副波瀾壯闊的畫。
蔣俞白有意把車開得很慢,時光在腳下,無聲流淌。
日暮西垂時分,車忽然停下了車。
拐彎處,一塊巨大的石頭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狹窄的山路,被這快大石頭幾乎占據了整條路,繞不過去。山間荒涼無人,蔣俞白只能自己下車去看。
他推開車門的時候,陶竹還沒有想什么,但是等他下車的時候,陶竹忽然意識到了什么。
還不等她開口,四面八方已經有很多小孩子冒出頭來。他們看起來大概也就十一二歲,高矮不一,臉龐看起來都還很稚嫩,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看起來都臟兮兮的。
從頭發,到臉蛋,再到他們的衣服。
盡管都是孩子,做不了什么,但是陶竹還是不放心,跟著下了車。
孩子們盯著她,聽著她關車門的聲音,響徹幽靜的山谷。
為首的孩子幸災樂禍地吹著口哨,臉上是與年齡不符的痞氣:“別看了,你們根本就過不去。”
蔣俞白皺了皺眉,眼睛還在一瞬不眨地盯著這些孩子,微微頷首,在陶竹耳畔低聲道:“看來,來者不善啊。”
陶竹測了下身子,低聲回問道:“那個,咱們……才是來者吧?”
蔣俞白輕拍她后腦勺一下。
這里是上山的唯一一條路,以前陶竹聽外公外婆他們提起過,有些孩子會守在這里,攔住過往車輛。不想害命,只是想要錢,只不過陶竹也只是聽說,從來沒見過。
果不其然,等到蔣俞白問他們想干什么的時候,為首的孩子說:“你們只有兩個人,根本就不可能把這個大石頭搬開,只要你們把錢給我們,我們就會幫你們把這個的東西拿走。”
半大的孩子,在別人無憂無慮讀書的時候,他們竟然干上了搶劫的勾當。
蔣俞白和陶竹對視了一眼,在彼此的眼中都看出了一絲驚愕。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蔣俞白不逞一時之快,他不屑于與這幫毛頭小孩兒談判,只揚了揚下巴,問道:“你們想要多少錢?”
本是他們先提出來的要求,卻沒想到為首的小孩愣了下,說:“等一會兒。“
他們沒有想到他真的會給。
這里來往的車不多,常年奔波的小巴車根本不搭理他們,他們長期蟄伏在這里,每次遇到人就會故技重施,但是很少會遇到真的給錢的人,聽蔣俞白問的這么爽快,他們反而不會了。
幾個孩子圍成一團,竊竊私語的商量了一會兒,又由剛才的那個孩子站出來,說:“五十。”
陶竹知道他們是在勒索,但是這個數還是讓她愣了一下。
這些孩子好像完全意識不到,如果他們現在報警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五十塊錢而留下案底。
五十塊,足可以讓幾個大山里的孩子,一生不再清白。
稚嫩得還未完全發育好的骨骼,還沒他們身旁老樹的一半高,瘦削單薄。
他們張望著往下看,小小的臉蛋繃的緊緊的。
視線恍惚間,那些孩子成了點綴在無盡荒山上,一個又一個黑點。
天地浩蕩,猶聽山風嗚咽聲。
租車的時候,蔣俞白多取了一百塊現金,他不屑和這些孩子們多廢話,直接拿給他們。
這些孩子沒見過這樣的人,不僅給錢爽快,甚至還多給,他們紛紛膽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都不敢往前,擔心是里面有炸。
互相推搡了一會兒,最后,只有一個最瘦弱的小孩從土堆后面顫顫巍地走出來,左顧右盼地到蔣俞白面前,顫抖著手,戰戰兢兢地拿了手上的錢。
是真的錢。沒有陷阱。
在蔣俞白松手的那一刻,那個孩子,笑了。
他們遵守諾言,幫他們把這一塊大石頭搬開。
在他們抬石頭的時候,陶竹注意到,幾個孩子手上都是新舊不一的疤。
石頭搬開后,兩人重新上車,等陶竹坐好后,蔣俞白溫聲問:“嚇到了沒有?”
陶竹搖了搖頭,說自己沒事,讓蔣俞白坐好。
其實相比于蔣俞白,陶竹反而能更快的接受這樣的事情。
因為她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知道還有這樣的小孩,沒有父母管教,野蠻成長。
他們的父母只覺得他們能夠把錢拿回來就是好的,而從不過問錢的來源。
而孩子們沒有賺錢的能力,這樣的做法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縱容甚至慫恿。
在北京的時候,陶竹總能夠聽到他們說農村人淳樸,農村人和藹,陶竹不否認農村人確實有那一面。
可是陶竹還知道另外一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
車再往里開,是還沒開發過的小土路,連小巴車都開不進來了,也就快到陶竹的外公外婆家了。
一路上兩個人都沉默著,因為蔣俞白也在想剛才發生的事。
他知道有些地方還很落后,但也沒想過,還有地方可以落后到這個程度。
“想什么呢?”他問車上同樣沉默的另一個人。
這次回來,本意是看爺爺奶奶,但是在看到那些孩子后,陶竹心底倏地萌生了一個念頭。
她收回始終看向車窗外的視線,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我想讓這些孩子都能夠上學。”
蔣俞白很淡地笑了下,手搭在方向盤上,淡聲問:“這個地方應該是有希望小學的吧?”
“有。”陶竹頭倚著車窗,“那是俞白哥,你知道他們都為什么不去上學嗎?”
因為哪怕一分錢不花,讀書付出的成本對于他們來說,也太高了。
留在家里,他們可以做農活,也可以早早地出去賺錢,分擔家用。
在不賺錢就等于要花錢的觀念下,他們本就很難考出去,不過晚早一兩年出去打工,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二年級的學歷,能找到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所以,讀書對于他們來說回報率太低了。
蔣俞白看了她一眼:“所以呢?你要給那些家里人錢,讓他們去讀書?”
陶竹:“不是。”
她心里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但是還沒真正看到他們的希望小學之前,她也不敢確定她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對的。
車又無聲往前開了一會兒,在土路邊上,有個小孩子背著大大的紙簍在路邊,滿眼憧憬地看著他們的車。
陶竹側過頭看了一眼,蔣俞白明顯有皺眉的動作。
他大概是想踩油門的,但是這條路有塌方,不能開得太快,緩緩經過孩子身邊時,陶竹按下了車窗。
小男孩就在這時候抓住了機會,跟著他們的車小步跑,邊跑邊和陶竹說話,聲音順著風聲往后:“你們是打工回來的嗎?要買點菜嗎?都是很好的菜。”
孩子眼睛很干凈,讓她忽然想到了小時候跟爺爺一起去鎮上賣水果的自己。
那時候交通還沒這么發達,繁春就像現在大龍鄉一樣,一窮二白。
如果偶爾碰到看起來穿衣打扮都不錯的人,爺爺也會主動去問。
陶竹問道:“怎么賣的?”
她一開口,蔣俞白就踩下了剎車。
小男孩跟著車停下,他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奶奶已經被甩的很遠了,可他現在顧不上奶奶,他顛了顛簍子,擦了把因為跑得太快留下來的鼻涕,氣喘吁吁地說:“我現在沒有秤,如果你要買的話,就15塊錢全都給你。”
陶竹瞥了一眼,簍子里的菜還不少。
她同意了這個價格,習慣性的拿出手機想要掃二維碼付錢時,手頓了一下。
這個孩子沒有手機,沒辦法用二維碼收款。
孩子眼中本來雀躍的光,因為他們拿不出現金而漸漸消失,陶竹的心在那一個瞬間猛的揪了一下。
剛才他們路過了一個銀行,在跟蔣俞白確認過后,陶竹問他:“不遠的有一個銀行,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取嗎?”
那束希望的光又重新燃起來了,孩子很想點頭,但又難免有些擔心。
反復猶豫之下,賺錢的欲/望大過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他點了點頭,但又怯生生地問道:“那可以帶上我的奶奶嗎?”
陶竹回頭看了一眼蔣俞白,蔣俞白不置可否。
往回開都答應她了,不差多捎帶一個人。
這附近是一片空山,山上視野空曠,但陶竹并沒有看到其他人,她問:“你奶奶在哪?”
她的文化對孩子來說像是一個肯定,他眼中笑意難掩,說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找我奶奶,我很快就回來,你們稍微等我一下,我真的很快。
他邊說邊跑,說到后面的時候,聲音幾乎要被風聲蓋住。
陶竹對他說好,但是頭頂有野鳥飛過,發出尖銳的鳴叫聲,她不確定孩子是否有聽見。
孩子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陶竹和蔣俞白在車里等著,卻很久都沒等到孩子和奶奶的身影。
天色漸晚,荒涼靜謐的山上回蕩著潺潺流水聲。
蔣俞白垂眸,瞥了眼后視鏡,仍然空空如也。
今天在山下,是他第一次遇到那么小的孩子出來打劫。連帶著,對剛才的小孩兒也不怎么信任,他低著頭,聽不出來情緒:“他確定是去叫奶奶了,不是去叫別人的么?”
“應該……”陶竹仔細想了想剛才那個男孩兒的模樣,頓了頓說,“不是吧。”
話音剛落,地平線上,緩緩露出了一顆小小的腦袋。
小男孩正背著他的奶奶,披星戴月,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哥哥姐姐,我們回來了!”變聲期,摻雜著稚嫩的男聲,在那個瞬間,響徹山谷。
本是常見的轎車,可在他的眼睛里,卻像是看見了希望。
奶奶看到他們的第一時間,難免緊張和膽怯,這個樣子,很像陶竹曾經第一次到北京的模樣。
她不敢叨擾他們,但是她大概走了很久,真的很累了,推辭了兩聲后就同意了。
奶奶對陶竹說了聲謝謝,然后脫了衣服,為了不弄臟車,她把穿在里面的那面墊在車上,自己坐著衣服外頭那一面。
在蔣俞白調頭回去的時候,陶竹問:“你有在上學嗎?”
男生點點頭,說:“在上。”
奶奶補充道:“有在上的,國家扶持的,我們這里的孩子讀書不要錢,所以我就一直讓他多讀書,多讀書,走出這個地方,就再也不要回來了。”
陶竹還沒來得及說話,坐在后排抱著簍子的男生先開了口:“不行,我要回來,奶奶還在這里!”
同樣是大龍山長大的孩子,也是天差地別的。
跟蔣俞白對視了一眼,陶竹更加堅信自己的想法。
車開回到半山腰的鎮上。
天色已晚,銀行都關門了,從自動取款機里只有取出來整的一百塊。
孩子和奶奶一起湊,也只湊出來四十六塊錢的零錢。
孩子急的把所有兜都翻出來,也沒找到其他的零錢,他那抹希望的光再度破滅時,陶竹卻搖搖頭,說:“你收著吧。”
孩子和奶奶都不肯收。
大龍山雖然大,但是越到山頂,住的人越少。
陶竹的外公比較喜歡張羅村子里的許多事情,因此在小村子里還算小有名氣,她想了想問:“你們知道劉延卿嗎?”
小男孩眼中滿是疑惑,但是外婆卻知道這個名字,她問:“你是……?”
“我是劉延卿的外孫女。”陶竹說,“這個錢你們先拿著,就當是我的預付,剩下的三十九塊錢你們送菜到我外公家就好,送到把這些錢都用完為止。”
最終,他們收下了這份錢,并對陶竹連連感謝。
小男孩的家就住在距離陶竹外公外婆家大概三四公里的地方,雖然聽起來不遠,但是山路坎坷,又沒有開發過,越往上走非常難,總之順路,蔣俞白把他們帶回了家。
原計劃晚上十點到外公外婆家,但由于路上經歷了太多,真正下車敲響家門時,已經將近十二點了。
山里沒有手機電腦,大家的作息相對規律,外公外婆也很累了,就只是簡單的打過了招呼,他們便進屋休息。
沒有高端的隔音玻璃,卻也聽不見一點車來車往,耳邊只有山風高遠的吟唱聲。
陶竹站在窗前,仰頭看著漫山遍野的星星。
忽明忽暗,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
第二天他們兩個起床的時候,陶竹的外婆已經煮好了兩碗羊肉米線等著他們,碗里也煮了他們昨天帶回來的菜。
外婆忙前忙后,外公就坐在外面曬太陽。
吃飯的時候蔣俞白沒說什么,等到他倆出門了,蔣俞白問:“你們這重男輕女很嚴重嗎?”
陶竹知道蔣俞白這么問的原因,她搖搖頭說:“不是,外婆是外公的童養媳,外公一直都不喜歡外婆的,原來還想娶別人,是外公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太,在你們北京叫太姥姥吧,很喜歡我外婆,外公才娶外婆的。”
蔣俞白的腳步頓了一下,腳下的土路因為他的忽然停下揚起一片土,土灰色粘在他黑色的褲腳上,像是昨夜星辰的縮小版。
他問:“他們哪年的?”
陶竹:“這個我不知道哎……”
蔣俞白大概知道王雪平的年紀,從王雪平的年紀推算了一下她父母的年紀,得到的結論讓他有些驚訝。
西風東漸后,蔣俞白以為童養媳制度是上個世紀就已經消失的糟粕,很難想到,在今天,偏遠的農村仍有童養媳的存在。
他見過大千世界無限風華尚能波瀾不驚,卻被腳下農村的生活打破了認識。
從這個角度來說,陶竹想在這里做什么,他都無權干涉,因為他沒有陶竹懂得這里的環境。
陶竹帶著他來了大龍山上的希望小學,老舊的建筑,□□在山巔。
上上下下幾公里,就只有這么一個學校。
這里不比北京,進進出出都有專人看守,各種先進化設備,守護著祖國的花朵。
墻壁裂了縫的平房,劃出歲月歷史的痕跡,鋪著細小石子的塵土操場,任人隨意進出。
他們的穿著打扮明顯不是這里學生的家長,老師從玻璃里見到來人,讓班長帶著讀書,出來詢問。
“你們是來檢查的嗎?”老師問,“我還沒收到通知。”
在孩子們好奇張望的眼神中,陶竹否認了老師的猜測,并跟老師說明了來意。
因為臨時起意,陶竹沒有申請任何批文,老師沒有讓他們進教室,但也沒有阻攔和驅趕。
在孩子們課間活動的時候,陶竹找了幾個孩子詢問他們對未來的想法。
以前陶竹在繁春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問題,身邊人的夢想還很單純,想當科學家,當老師,當農業學家。
時光荏苒,再比陶竹小的孩子,他們的夢想在環境變遷引導下,成了當明星,當網紅,當博主。
而當下,這些大山里的孩子們,樸素而簡單,他們想“打工”。
陶竹大學畢業那年,在大廠實習時,身邊同時也會調侃自己是“打工人”,但是衣著光鮮,工資動輒上萬的打工,和孩子們口中的“打工”儼然不同。
這些孩子甚至并不知道什么叫“打工”,他們只知道,“打工”可以賺到錢,可以住暖和的房子,可以給常年臥床的家人看病。
在陶竹問過他們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們也有許多問題想問這個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于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里。
他們爭先恐后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么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云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么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坐過飛機,但還沒摸過云彩,只是見到過。”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陶竹頓了頓,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蔣俞白,男人一身簡單的白衣黑褲,一如往昔,站在陽光下,平靜地與她對視,收回視線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樣,不過是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老師出來吹哨子,這是他們的上課鈴。
學生們一步三回頭,看著從傳說中的北京來的哥哥姐姐,戀戀不舍地走回教室。
等他們回去上課,陶竹低頭,翻找自己的存款。
晴天,陽光明媚,蔣俞白走近了,站在她面前,高大的影子斜斜地映射下來,擋住陶竹面前大部分的光。
看清自己存款上數字的時候,陶竹也聽見了蔣俞白說的話:“你現在想要做的事,大概率沒有正向的收入反饋,還要做嗎?”
陶竹是個小財迷,這是件人盡皆知的事。
在大學別人都在戀愛打游戲享受生活的時候,她幾乎是一刻不停地在搞錢。
從寄人籬下的保姆女兒,到后來可以氣定神閑站在蔣俞白身邊,金錢帶給她太多正向反饋。
連給別人的祝福,也是獨樹一幟的“祝你招財進寶”。
換句話說,錢幾乎是她立足于北京,立足于上層社會的安全感來源。
蔣俞白不是不想讓她做,只是希望她想好。
因為她想做的事意義重大,不能后悔,也不能后退。
陶竹明白蔣俞白的意思,她也很清楚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帶來收入回報,但是意義重大。
她曾經非常非常的愛錢,甚至覺得人努力的意義就是賺錢,可無條件的偏愛讓人松弛。讓陶竹在喘息的時候意識到,努力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每個人都有夢想。
不被注意到的山區孩子微不足道的夢想,也是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即使滄海一粟,步履維艱。
從山區里走出去的姑娘,被人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讓她每一個不值一提的夢想都成真。
蔣俞白只有一個。
但是,他一手培養大的女孩兒,可以成為另一個他,讓千萬個平庸的陶竹立于山峰之巔。
她點頭說:“我想好了。”
她想看著一雙雙充滿的眼睛,走出大山。
只是,陶竹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她的眼睛也明亮清澈的,像碎了斑駁的陽光顆粒,充滿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身體蘊含著巨大能量,在無法完全預知未來面對的事情時,依然敢勇敢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攀登時,千錘百煉;登頂時,清醒冷靜。篤定的眼神里,像燒了一團永遠都滅不了的火。
連愛她,都覺得自豪。
他們離開學校時將近中午,有個女生追出來。
這里老師管不了那么嚴格,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如果有人偷偷跑掉根本抓不回來。
她有點胖,臉上也被山風吹出起白絲的高原紅褶皺。
看上去應該有十一二歲了,在希望小學里算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
分明從未相逢,可她看向他們的眼神卻充滿敵意,像是早就結了仇那般:“你們……是來支教的?”
“不是。”陶竹停下,問道,“怎么了嗎?”
女生貼著墻,狐疑問:“真不是?”
這次陶竹沒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她的問題,反問道:“是老師不夠了,你希望有人來支教嗎?”
女生忽然很激動:“不是!我不希望!”
她從心底厭惡來支教的人。
支教的老師對他們很好,比這里的老師好,在這里的時候,會拍很多照片,給他們講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只會待一段時間,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年紀小的學生,會因為他們難過很久很久。
為了保護更小的孩子,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頭鬧事,鬧到他們的名聲臭了,讓他們永遠不要來這里。
就像有建立希望小學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孩子發展一樣,有些來支教的人,也并不是為了教學。
有人為了履歷好看,有人為了擴充視野,增加人生的寬度,在人前闊闊而談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在意這些孩子。
孩子們沒有網絡,無處發聲,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抵制這些人。
回到外公外婆家,陶竹一刻未停地聯系了相關人員,撥款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育行業。
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了,她的錢并不是用來建立希望小學,而是用來改善各個希望小學的一日三餐。
如果家長們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那陶竹就讓他們有眼前的收益。
孩子們不需要從家里家里帶飯來,只要每天來上學,就有飯吃。
有飯吃,就給家里省了錢,他們也會愿意讓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
臨走的時候,陶竹留了一部手機給學校,讓老師能偶爾拍一些視頻給她。
靠著網絡吃到了第一碗飯的陶竹,早知道該如何把網絡當成工具。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些山村孩子們的現狀,如果得以在網絡上傳播,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甚至有可能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
她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讓老師和孩子們加入直播和自媒體的行業。
他們身份特殊,上蒼予眾人悲憫之心,他們很容易引起話題,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可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播并不是一個可長遠發展的道路。
曾經的她都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說這些更窮苦的孩子們。
而且,又如蔣俞白最早告訴她的,當平臺扶持的時候,這些孩子會有更多流量,可當這波流量過去,平臺需要吸引其他用戶時,孩子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曾經的她有蔣俞白給她托底,可是,這些孩子們沒有。
只有實業,可以興邦。
預計中悠閑的大龍山之旅因為陶竹的忽然起意而變得匆匆忙忙,要回北京的那天,家里來了位不速之客。
那位多給了他三十九塊錢,但是在忙碌中早已經被遺忘的,賣蔬菜的孩子。
他帶著滿滿一簍子的菜,這次的簍子比他上次背的還大,從后腦勺壓到了他的膝蓋,他小小的身體被大大的菜簍子壓到直不起身。
伸開手,他的手里還攥著皺皺巴巴的十四塊零錢。
簍子里是二十五塊錢的菜,加上他帶來的零錢,總共三十九。
他們兩清。
把簍子里的菜倒在地上,他背著空簍子,腳步輕快地飛奔下山。
-
回到北京,陶竹保持和希望小學老師的聯系。
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她們聯系的并不頻繁,然而忽然有一天,陶竹在工作時,接到了老師主動打來的電話。
去到小學里上課的孩子真的更多了!
陶竹只是笑了笑,說了聲知道了。
第二年,老師第二次主動給陶竹打電話。
告訴她,來上學的女孩子變多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長要求她們把飯里的肉帶回家,給還沒有上學的弟弟。
肉不過是小恩小惠,對于陶竹來說不值一提,但她不希望孩子們養成偷盜行為,因此讓老師把餐飲看的更嚴格一些。
但與此同時,她實行了獎勵機制。
隨堂檢測,大考小考,滿足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給她們更多的肉和飯,并且陶竹在全國范圍內的希望小學推廣這一機制。
山高路遠,未來只有知識的力量會化作堅定的步伐,陪著這些女孩兒們,邁向理想的高臺。
-
蔣家年年都會拉出去上財富榜,每年都會想辦法撤下來,因為集團不需要掌權人的名氣來融資。
過多的曝光和關注,只會帶來麻煩。
受到蔣俞白處事影響到的陶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任何社交平臺上,也沒有蔣俞白的身影。
在豪門圈子里,人際關系復雜,比起喜結連理,更像是人員合理分配。
家中各種內務,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和送禮,是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打理的。
豪門里的全職太太,像一個無法培訓的職位般的存在,哪怕是原生家庭殷實的許婉樓,也無法躲過這一點。
可在這一點上,陶竹和柳書白很像,他們都不是擅長處理這種事的人。
因此,在蔣俞白和陶竹的小家里,這些事都也都交給了許婉樓。
逢年過節,生日賀禮,哪些人要走動,哪些人送什么禮,全都由許婉樓打理,而陶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在意識到這件事時,是陶竹迷迷糊糊,午覺剛睡醒的時候。
孕期嗜睡,她又黏人,要蔣俞白陪著睡。
冬天暗的早,木質移動桌上,電腦發出淡淡的光,映在蔣俞白沒什么表情的臉上。
他穿了件柔軟的淺灰色家居服,單手滑動屏幕時,袖口松松地落在小臂處。
在他那側的落地窗外,正在下鵝毛大雪,天地間被柔軟的白色覆蓋。
陶竹揉了揉還沒隆起的小腹,真正意義上理解了小確幸這個詞。
她那不為人知的,不舍得打擾,也不足為外人打擾,但確確實實存在的,小小幸福。
來自蔣俞白。
蔣俞白專注工作,本沒發現身邊人醒了,但他剛忙完手頭的事,肩膀上忽然纏上了一條人。
蔣俞白可真怕了她了,她親起來沒完,真要放肆她親,她能半小時不撒嘴,關鍵是一親起勁兒了,她又得要。
剛要躲,陶竹忽然在他耳畔說:“我跟你說個秘密。”
感覺不像是真有秘密,但她都這么說了,他也就勉強聽一下吧。
陶竹抱著他,笑嘻嘻地把嘴唇貼在他臉上,編了個秘密說:“我好喜歡你哦。”
蔣俞白單手摟著她的腰,余光都能看見他翻了個白眼兒。
陶竹還沒親夠,貼著他的臉又問:“驚不驚喜?”
蔣俞白面無表情地翻了個白眼。
陶竹貼著他的臉繼續問:“意不意外?”
蔣俞白又翻了個白眼,這回翻的有點大,他腦袋都有點暈。
陶竹還想親,費盡腦汁地繼續思考問題,本來想直接問他喜不喜歡,但是這個問題容易理解成“你喜不喜歡我”,感覺有點道德綁架,于是陶竹貼著他的臉,改成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秘密?”
蔣俞白垂著眼睛,斜睨了一眼這個好像長在他身上的人,想了想,淡聲說:“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情緒波動大,本來只是隨意挑起的話題,卻在聽到這個回答后,紅了眼睛。
好吧,我也喜歡你,這不是秘密。
你會招財進我,年年歲歲有我。
-
那年冬天,當在溫暖的房間讀完又一批從希望小學畢業考上大學的孩子的來信時,陶竹把信收回到木抽屜夾層里,穿著白色羊羔絨拖鞋找到正戴著金邊眼鏡伏案工作的蔣俞白時,在他的頭上發現了一根他的白頭發。
歲月流逝,他在變老,那年從山區出來,連掃不出碼都緊張的要哭,在廁所里度過1十六歲生日的你女孩,已經脫胎換骨,要當媽媽了。
因為現在陶竹身體激素受懷孕影響,蔣俞白有一句話,打算留到以后再說。
他對她不止喜歡。
人生盡頭,皆是黃土一抔,愛在黃土之上,經年生長,如雜草,如黃金。
他愿意打破世俗,至死都深情地愛她,他的愛與永恒同在。
(全文完)
-
后記-
或許出身平凡,或許迷茫顛沛。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人生如塵,盡你所能做好當下,等待未來向你而來,盡你之歡。
也許不能站在世界之巔,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天氣好,或天氣不好。
冬雪未化,或寒風刺骨。
世間水火,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加油。
作者有話說:
讀者朋友們你們好,一路看到這里辛苦了,《招財進我》號列車已成功抵達終點,非常感謝您的陪伴,也很榮幸您選擇葫祿的文閱讀,葫祿很開心與您共度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希望我能再次為您提供可閱讀的文字,祝您開心和健康,我們下次連載再見~
wb:@葫祿。
-
感謝在2023-10-11 20:57:08~2023-10-11 23:3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妮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在陶竹問過他們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們也有許多問題想問這個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于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里。
他們爭先恐后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么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云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么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坐過飛機,但還沒摸過云彩,只是見到過。”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陶竹頓了頓,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蔣俞白,男人一身簡單的白衣黑褲,一如往昔,站在陽光下,平靜地與她對視,收回視線時,她的聲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樣,不過是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老師出來吹哨子,這是他們的上課鈴。
學生們一步三回頭,看著從傳說中的北京來的哥哥姐姐,戀戀不舍地走回教室。
等他們回去上課,陶竹低頭,翻找自己的存款。
晴天,陽光明媚,蔣俞白走近了,站在她面前,高大的影子斜斜地映射下來,擋住陶竹面前大部分的光。
看清自己存款上數字的時候,陶竹也聽見了蔣俞白說的話:“你現在想要做的事,大概率沒有正向的收入反饋,還要做嗎?”
陶竹是個小財迷,這是件人盡皆知的事。
在大學別人都在戀愛打游戲享受生活的時候,她幾乎是一刻不停地在搞錢。
從寄人籬下的保姆女兒,到后來可以氣定神閑站在蔣俞白身邊,金錢帶給她太多正向反饋。
連給別人的祝福,也是獨樹一幟的“祝你招財進寶”。
換句話說,錢幾乎是她立足于北京,立足于上層社會的安全感來源。
蔣俞白不是不想讓她做,只是希望她想好。
因為她想做的事意義重大,不能后悔,也不能后退。
陶竹明白蔣俞白的意思,她也很清楚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帶來收入回報,但是意義重大。
她曾經非常非常的愛錢,甚至覺得人努力的意義就是賺錢,可無條件的偏愛讓人松弛。讓陶竹在喘息的時候意識到,努力的意義,并不止于此。
每個人都有夢想。
不被注意到的山區孩子微不足道的夢想,也是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即使滄海一粟,步履維艱。
從山區里走出去的姑娘,被人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讓她每一個不值一提的夢想都成真。
蔣俞白只有一個。
但是,他一手培養大的女孩兒,可以成為另一個他,讓千萬個平庸的陶竹立于山峰之巔。
她點頭說:“我想好了。”
她想看著一雙雙充滿的眼睛,走出大山。
只是,陶竹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她的眼睛也明亮清澈的,像碎了斑駁的陽光顆粒,充滿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身體蘊含著巨大能量,在無法完全預知未來面對的事情時,依然敢勇敢堅定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攀登時,千錘百煉;登頂時,清醒冷靜。篤定的眼神里,像燒了一團永遠都滅不了的火。
連愛她,都覺得自豪。
他們離開學校時將近中午,有個女生追出來。
這里老師管不了那么嚴格,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如果有人偷偷跑掉根本抓不回來。
她有點胖,臉上也被山風吹出起白絲的高原紅褶皺。
看上去應該有十一二歲了,在希望小學里算是年紀比較大的孩子。
分明從未相逢,可她看向他們的眼神卻充滿敵意,像是早就結了仇那般:“你們……是來支教的?”
“不是。”陶竹停下,問道,“怎么了嗎?”
女生貼著墻,狐疑問:“真不是?”
這次陶竹沒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一下她的問題,反問道:“是老師不夠了,你希望有人來支教嗎?”
女生忽然很激動:“不是!我不希望!”
她從心底厭惡來支教的人。
支教的老師對他們很好,比這里的老師好,在這里的時候,會拍很多照片,給他們講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只會待一段時間,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年紀小的學生,會因為他們難過很久很久。
為了保護更小的孩子,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頭鬧事,鬧到他們的名聲臭了,讓他們永遠不要來這里。
就像有建立希望小學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孩子發展一樣,有些來支教的人,也并不是為了教學。
有人為了履歷好看,有人為了擴充視野,增加人生的寬度,在人前闊闊而談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在意這些孩子。
孩子們沒有網絡,無處發聲,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抵制這些人。
回到外公外婆家,陶竹一刻未停地聯系了相關人員,撥款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育行業。
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了,她的錢并不是用來建立希望小學,而是用來改善各個希望小學的一日三餐。
如果家長們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那陶竹就讓他們有眼前的收益。
孩子們不需要從家里家里帶飯來,只要每天來上學,就有飯吃。
有飯吃,就給家里省了錢,他們也會愿意讓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來上學。
-
臨走的時候,陶竹留了一部手機給學校,讓老師能偶爾拍一些視頻給她。
靠著網絡吃到了第一碗飯的陶竹,早知道該如何把網絡當成工具。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些山村孩子們的現狀,如果得以在網絡上傳播,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甚至有可能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
她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讓老師和孩子們加入直播和自媒體的行業。
他們身份特殊,上蒼予眾人悲憫之心,他們很容易引起話題,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可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播并不是一個可長遠發展的道路。
曾經的她都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說這些更窮苦的孩子們。
而且,又如蔣俞白最早告訴她的,當平臺扶持的時候,這些孩子會有更多流量,可當這波流量過去,平臺需要吸引其他用戶時,孩子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曾經的她有蔣俞白給她托底,可是,這些孩子們沒有。
只有實業,可以興邦。
預計中悠閑的大龍山之旅因為陶竹的忽然起意而變得匆匆忙忙,要回北京的那天,家里來了位不速之客。
那位多給了他三十九塊錢,但是在忙碌中早已經被遺忘的,賣蔬菜的孩子。
他帶著滿滿一簍子的菜,這次的簍子比他上次背的還大,從后腦勺壓到了他的膝蓋,他小小的身體被大大的菜簍子壓到直不起身。
伸開手,他的手里還攥著皺皺巴巴的十四塊零錢。
簍子里是二十五塊錢的菜,加上他帶來的零錢,總共三十九。
他們兩清。
把簍子里的菜倒在地上,他背著空簍子,腳步輕快地飛奔下山。
-
回到北京,陶竹保持和希望小學老師的聯系。
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她們聯系的并不頻繁,然而忽然有一天,陶竹在工作時,接到了老師主動打來的電話。
去到小學里上課的孩子真的更多了!
陶竹只是笑了笑,說了聲知道了。
第二年,老師第二次主動給陶竹打電話。
告訴她,來上學的女孩子變多了!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長要求她們把飯里的肉帶回家,給還沒有上學的弟弟。
肉不過是小恩小惠,對于陶竹來說不值一提,但她不希望孩子們養成偷盜行為,因此讓老師把餐飲看的更嚴格一些。
但與此同時,她實行了獎勵機制。
隨堂檢測,大考小考,滿足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給她們更多的肉和飯,并且陶竹在全國范圍內的希望小學推廣這一機制。
山高路遠,未來只有知識的力量會化作堅定的步伐,陪著這些女孩兒們,邁向理想的高臺。
-
蔣家年年都會拉出去上財富榜,每年都會想辦法撤下來,因為集團不需要掌權人的名氣來融資。
過多的曝光和關注,只會帶來麻煩。
受到蔣俞白處事影響到的陶竹,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任何社交平臺上,也沒有蔣俞白的身影。
在豪門圈子里,人際關系復雜,比起喜結連理,更像是人員合理分配。
家中各種內務,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和送禮,是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打理的。
豪門里的全職太太,像一個無法培訓的職位般的存在,哪怕是原生家庭殷實的許婉樓,也無法躲過這一點。
可在這一點上,陶竹和柳書白很像,他們都不是擅長處理這種事的人。
因此,在蔣俞白和陶竹的小家里,這些事都也都交給了許婉樓。
逢年過節,生日賀禮,哪些人要走動,哪些人送什么禮,全都由許婉樓打理,而陶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
在意識到這件事時,是陶竹迷迷糊糊,午覺剛睡醒的時候。
孕期嗜睡,她又黏人,要蔣俞白陪著睡。
冬天暗的早,木質移動桌上,電腦發出淡淡的光,映在蔣俞白沒什么表情的臉上。
他穿了件柔軟的淺灰色家居服,單手滑動屏幕時,袖口松松地落在小臂處。
在他那側的落地窗外,正在下鵝毛大雪,天地間被柔軟的白色覆蓋。
陶竹揉了揉還沒隆起的小腹,真正意義上理解了小確幸這個詞。
她那不為人知的,不舍得打擾,也不足為外人打擾,但確確實實存在的,小小幸福。
來自蔣俞白。
蔣俞白專注工作,本沒發現身邊人醒了,但他剛忙完手頭的事,肩膀上忽然纏上了一條人。
蔣俞白可真怕了她了,她親起來沒完,真要放肆她親,她能半小時不撒嘴,關鍵是一親起勁兒了,她又得要。
剛要躲,陶竹忽然在他耳畔說:“我跟你說個秘密。”
感覺不像是真有秘密,但她都這么說了,他也就勉強聽一下吧。
陶竹抱著他,笑嘻嘻地把嘴唇貼在他臉上,編了個秘密說:“我好喜歡你哦。”
蔣俞白單手摟著她的腰,余光都能看見他翻了個白眼兒。
陶竹還沒親夠,貼著他的臉又問:“驚不驚喜?”
蔣俞白面無表情地翻了個白眼。
陶竹貼著他的臉繼續問:“意不意外?”
蔣俞白又翻了個白眼,這回翻的有點大,他腦袋都有點暈。
陶竹還想親,費盡腦汁地繼續思考問題,本來想直接問他喜不喜歡,但是這個問題容易理解成“你喜不喜歡我”,感覺有點道德綁架,于是陶竹貼著他的臉,改成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秘密?”
蔣俞白垂著眼睛,斜睨了一眼這個好像長在他身上的人,想了想,淡聲說:“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情緒波動大,本來只是隨意挑起的話題,卻在聽到這個回答后,紅了眼睛。
好吧,我也喜歡你,這不是秘密。
你會招財進我,年年歲歲有我。
-
那年冬天,當在溫暖的房間讀完又一批從希望小學畢業考上大學的孩子的來信時,陶竹把信收回到木抽屜夾層里,穿著白色羊羔絨拖鞋找到正戴著金邊眼鏡伏案工作的蔣俞白時,在他的頭上發現了一根他的白頭發。
歲月流逝,他在變老,那年從山區出來,連掃不出碼都緊張的要哭,在廁所里度過1十六歲生日的你女孩,已經脫胎換骨,要當媽媽了。
因為現在陶竹身體激素受懷孕影響,蔣俞白有一句話,打算留到以后再說。
他對她不止喜歡。
人生盡頭,皆是黃土一抔,愛在黃土之上,經年生長,如雜草,如黃金。
他愿意打破世俗,至死都深情地愛她,他的愛與永恒同在。
(全文完)
-
后記-
或許出身平凡,或許迷茫顛沛。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人生如塵,盡你所能做好當下,等待未來向你而來,盡你之歡。
也許不能站在世界之巔,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天氣好,或天氣不好。
冬雪未化,或寒風刺骨。
世間水火,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加油。
作者有話說:
讀者朋友們你們好,一路看到這里辛苦了,《招財進我》號列車已成功抵達終點,非常感謝您的陪伴,也很榮幸您選擇葫祿的文閱讀,葫祿很開心與您共度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希望我能再次為您提供可閱讀的文字,祝您開心和健康,我們下次連載再見~
wb:@葫祿。
-
感謝在2023-10-11 20:57:08~2023-10-11 23:3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妮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