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何仁點點頭,“這可不好說,主要看是哪個版本。” 張諾傻了,“乾隆的字,還分版本?” 何仁擺擺手,“《玉版十三行》和乾隆沒啥關系,是《洛神賦》,王獻之寫的。” “啊?王羲之的兒子?” “對。”何仁點點頭,“《洛神賦十三行》是王獻之的小楷代表作,被譽為‘小楷極則’,筆畫雋秀挺拔,結字蕭散逸巖。王獻之也不止一次寫過這幅字,能夠確定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東晉時期的麻箋本,這是王獻之自己寫的。還有一個是唐代的硬黃本,上面有柳公權的題跋,業內比較統一的意見是柳公權的臨本。” “《洛神賦十三行》?你剛才不是說什么《玉版十三行》嗎?” “這兩個版本到了宋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南宋宰相賈似道無意間得到了麻箋本的前九行,后來又尋到了另外四行,湊成了一套。后來賈似道發現不好保存,便命人刻在一塊上好的碧玉上面,所以人稱《玉版十三行》。” 張諾奇道,“后來就到了乾隆手里?” “差不多吧,不過也挺曲折的。”何仁撓撓頭,“《玉版十三行》后來也沒了,明朝萬歷年間,在西湖葛嶺賈似道的半閑堂舊址出土。康熙年間,這塊碧玉進了內務府,乾隆肯定也把玩過。再后來就是八國聯軍入京,這塊碧玉流入民間,現在藏在首都博物館。” “嗯?” 這下徐青杰也覺得不對勁了,“藏在博物館?那李叔家那塊是假的?” 何仁擺擺手,“其實內務府還有一塊白玉版的《玉版十三行》,品相不如碧玉版。” 徐青杰眉頭皺得很深,“不對,李叔的《玉版十三行》我看過,不是白玉,就是碧玉。” 何仁笑道,“白玉版其實也沒了,嘉慶三年,乾清宮大火,白玉版的一起燒了。” 徐青杰都無語了,合著何仁逗他玩呢是吧? 不過他更多的是好奇,“照你這么說,《玉版十三行》就沒傳下來,李叔家的那塊碧玉是怎么回事?” 何仁兩手一攤,“我也不清楚,如果你說是刻本,那肯定有。畢竟流傳了這么多年,肯定有人拓了下來。但你要說是賈似道的碧玉和白玉版,那肯定是假的……” 很快何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到了李叔家里,何仁一眼就看到那塊碧玉,其實根本不是什么《玉版十三行》,而是一塊碧玉插屏。 插屏是一種小型的屏風,放在桌子上用的,其實就是一種裝飾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