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洞察-《漢末天子》
第(2/3)頁
以工代賑,這計策說來新穎,但仔細想來,卻是頗為有效,可以極大程度的去加快長安城的重建工作,不過真正讓楊彪驚訝的,還是劉協提出來的一整套管理方案,雖然只是草創,有許多地方還需要認真校對推敲一番,但這番環環相扣的監察管理制度,看似增加了人力,但楊彪為官多年,宦海浮沉,怎能看不出這套方案一出,實際上卻是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在賑災途中,層層克扣的狀況。
若以往賑災糧款撥下來,最終能夠落到災民手中的頂多只有五成的話,那劉協這番運作,就算因為加大了人力物力的需求,但實際上最終落在災民手中的糧款反而更高,甚至可能超過八成。
從楊修手中接過竹箋,再次仔細的看了一番之后,楊彪久久不語,陛下的成長,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想過以劉協在此前表現出來的魄力來看,這一關雖然艱難,但未必不能保留幾分元氣,但就算是楊彪對劉協有信心,卻也沒有想到劉協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做出這么詳細的賑災方案,而且這套方案一旦推行開來,此番災難,不但不會成為掀翻漢室江山的災難,反而可能是令漢室重新崛起的一個最大契機。
“德祖?”摸索著竹箋,良久,楊彪才緩緩睜開眼睛,看向自己的愛子,臉上帶著幾分疲憊道:“你入宮跟隨陛下,也有段時間了。”
“已近兩月。”楊修恭敬地道:“父親為何有此一問?”
“兩月,時間過得,還真快。”楊彪看著手中的竹箋,扭頭看向楊修道:“你覺得此冊……還有陛下,如何?”
“陛下雖然年少,卻頗有古之明君氣魄,若是以往,孩兒不敢肯定,但這幾日見陛下所為,無論謀略、能力,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假以時日,必為千古明君。”楊修臉上浮現出一抹鏗鏘之色,有些興奮地將劉協之前用一枚五銖錢換來價值百倍的玉簪之事說了一遍。
他此刻對劉協已經足夠敬佩,是以說話時,那股濃濃的欽佩之意,即便不用去刻意感受也能夠感覺得出來。
“原來還有這回事,看來陛下于商道,也有獨到的見解。”楊彪目光復雜的看著面露崇拜之色的兒子,聲音有些苦澀。
不知不覺間,陛下已經將自己這個心高氣傲的兒子,都已經折服了嗎?
只是陛下,您這般做,又將我士人置于何地?
若說之前的募將令是為了自保,楊彪雖然看出了其中的道道,但還是選擇沉默的話,如今,隨著劉協的政令不斷發出,他卻很難再沉默下去了。
旁人也許看不出什么,但楊彪眼光何等老辣,劉協之前雖然并未多說,更多的是在向群臣闡述如何賑災,如何提升效率,而且對于以軍功來鼓勵工匠的方式,雖然說并不準備真的效仿先秦以軍功來鼓勵工匠,但楊彪又不是傻子,怎看不出劉協既然如此嫻熟的將這些東西搬出來,想必平日里下了不少功課。
若非有此心,身為一國之君,何必對這小道如此上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