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許攸之謀-《漢末天子》
第(1/3)頁
“伯寧,曹公雖算明主,然終究不占大義。”許縣,劉曄拿著一封竹箋敲擊著桌案,看著滿寵,皺眉道:“如今朝廷發出招賢榜,陛下更有推廣法治之心,正是伯寧用武之地,何不齊了這許縣縣令之位,前往關中,豈非更能一展所學?”
劉曄本在廬江太守劉勛帳下,眼看著江山破碎,諸侯割據,漢室雄威日薄西山,作為漢室宗親,劉曄雖然心痛,卻也無奈改變,幾日前,昔日好友滿寵來信,邀他輔佐明主,劉曄本已心動,卻并未立刻答應,畢竟自己身份實在敏感,漢室宗親,若是在治世,無論在哪里,都會得到禮遇,然而在這亂世,哪個諸侯敢放心用他?
寄居劉勛帳下,也是兩人隔著幾代,劉勛雖然未入宗室族譜,卻也有些漢室血脈,才能相容,貿然投了曹操,日后如何,劉曄真不敢保證。
恰逢此時,先是劉協發了募將令,長安大比,聽說盛況空前,再看劉協正式掌權以來的作為,讓劉曄看到了漢室重新振興的希望,如今招賢令一出,劉曄更加坐不住了,跟劉勛商議一番之后,決定劉勛繼續占住廬江,以待來日劉協兵出函谷,橫掃天下時,作為進攻江東的跳板,而自己則北上尋找一些舊友,同往長安,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滿寵。
劉協欲推行法治,劉曄對于這點相當認同,漢室之所以頹危至此,儒以文亂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是以他第一個找到了滿寵,想從曹操這里將滿寵撬走,日后到了長安,相互間也算有個照應,而且劉協的理念與滿寵頗為相合,相信滿寵到了長安,定能派上用武之地,總比在這許縣當個縣令要強。
“這……”滿寵有些猶豫的看向劉曄:“曹公待吾不薄,若貿然相棄,與情不合?!?
“然終究伯寧在此毫無根基,便是曹公賞識,想要一舒生平之志,卻要等到何年?”劉曄搖搖頭,義正言辭的道:“況且,曹公也是漢臣,伯寧此番往關中,也是投靠陛下,算起來,仍舊是為漢家江山效力,何來相棄之說?”
這也是漢室的優勢所在,別人要投往其他諸侯,定然會被人說為背主,但投往關中,名義上大家都是漢臣,自然便沒有了背主一說。
滿寵聞言,刻板的臉上也不禁流露出幾分苦笑:“子揚這分明是強詞奪理。”
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但實際上,如今的形勢大家心知肚明,實際上,那已經算是背主了好嗎,不過劉曄的提議,卻也讓他心動。
關中局勢變化,他也十分關注,尤其是劉協那張招賢令還有之前幾番手段看來,卻有重振法治之意,若非他此刻已經隸屬于曹操,還真有心走一趟關中。
“非我強詞奪理?!眲蠐u了搖頭,轉而道:“那現在,你我便不說這個,伯寧原是劉岱麾下,后來劉岱身死,才順勢入了曹操帳下,實際上伯寧乃劉岱之臣,至于曹操,如今卻還算不上,可對?”
“不錯?!睗M寵苦笑著看了劉曄一眼道:“我知子揚之意,只是……”
“既然如此,伯寧此刻實乃自由之身,何必固執,壞了這份機緣?”劉曄笑道:“況且,若伯寧不走,曄去長安,投了陛下,日后或許沙場相見,伯寧可曾想過那時你我如何自處?”
滿寵聞言默然,這也是他最在意的一點,兩邊君主條件差不多,劉協在大義上更占優勢,而且理念也與他相合,如今更有劉曄這個好友勸說,心中的天平,一點點的倒向劉協那邊。
劉曄看他神色,就知道這位好友已經心動,當下趁熱打鐵道:“伯寧在曹公這里,若想出頭,無數年之功不可,而陛下如今,正是求賢若渴之際,此時前往,必能大有作為,何必苦守于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