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心有戚戚焉-《霸蜀》
第(1/3)頁
諸葛亮沉默了片刻,轉身對身后的一個親衛(wèi)說道:“我餓了,取點粥來。”
親衛(wèi)轉身出去了,諸葛亮走回自己的案上,坐了下來。楊儀剛要說話,諸葛亮擺擺手,打斷了他:“威公,我現在餓得頭暈,你稍等片刻,等我吃些東西再說,可否?”
楊儀訥訥的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默默的坐在一旁等著。時間不長,親衛(wèi)端著一碗粥走了過來,粥很稀,里面似乎加過水,看起來不太均勻。楊儀皺了皺眉,剛要說話,霍弋搖搖頭,示意他不要多嘴。
楊儀不太清林,霍弋卻很明白。諸葛亮經常一忙就忙得廢寢忘食,三餐不定,所以他身邊的人都習慣把熱粥焐著。可是焐的時間長了,粥會干,有時候諸葛亮急著吃,他們就只能加點熱水,然后簡單的攪一攪,盡可能的讓諸葛亮吃上熱乎的,至于口味是不是好,就顧不上了。
楊儀覺得很詫異,諸葛亮卻已經習慣了。他端起碗,一口一口的吃了起來。他吃得不是很快,甚至還有些遲緩,連挾咸菜的動作都慢得出奇,一口菜在嘴里,似乎在嚼上半天才慢慢的咽下去。如果仔細看,還能注意到諸葛亮的手在輕微的顫抖。
一碗粥吃完,足足花了小半個時辰。這碗粥吃下去,諸葛亮的臉色緩和了些,至少他的手不再抖了,臉上也恢復了些血色。
“威公,我們還有多少軍糧?”
“丞相,我們還有七日的軍糧。”楊儀連忙上前,將帳簿翻給諸葛亮,“如果減為一日一餐,可以增加到十日。”他湊到諸葛亮的面前。輕聲說道:“丞相,這是極限了。依日程計算,如果現在就給吳懿發(fā)消息,讓他送糧接應,也許還能接應得上。再遲,可就來不及了。”
諸葛亮接過帳簿,看著那平時不知道翻過多少遍的帳簿,他忽然遲疑了一下。這個帳簿是魏霸發(fā)明的,現在已經推廣到整個益州。諸葛亮有查看簿書的習慣。所以這此帳簿他幾乎是天天見,再習慣不過。可是今天,他突然由帳簿想到了發(fā)明人魏霸。
魏霸現在在哪里?其實,我不必回漢中,我可以退守關中。關中的軍糧雖然也不充沛。可是暫時救救急卻沒有問題,緩上一個月半個月的,完全不成問題。由漢中運到關中,也比轉運到隴右更快一些。
諸葛亮手按在帳簿上,思緒卻突然大開,他的眼神漸漸的亮了起來,眼睛卻越瞇越緊。他想到的不僅僅是軍糧運輸的問題。關于魏霸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勾了起來。
他沉默了良久,突然問道:“威公,如果從關中運糧呢?”
“如果從關中運糧。那當然要快一些……”楊儀說了兩句,忽然意識到諸葛亮的言外之意。他驚愕的抬起頭,盯著諸葛亮的眼睛:“丞相,這……這可行不得啊。”
諸葛亮無奈的苦笑。楊儀的意思他明白。主動向關中要糧,甚至是退守關中。那就等于承認自己的失敗,不僅是承認這次北伐隴右戰(zhàn)場的徹底失敗,而且承認了當初沒有全盤采用子午谷計劃的失敗。
這當然是個很丟臉的事,可是,如果拋開個人的得失,對整個蜀漢來說,比起撤回漢中,卻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至少在眼前的這個局面下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諸葛亮原本的計劃是以魏延父子守關中,為隴右戰(zhàn)場爭取時間,最后奪取隴右,放棄關中。現在隴右的戰(zhàn)略目的已經無法實現,可是關中卻還在魏霸的手中,蜀漢的北伐還沒有一敗涂地。不過,諸葛亮也清楚,魏霸為了守住關中,雖然使出了渾身的解數,面對曹魏的傾國反擊,他也是舉步維艱,一旦隴右的戰(zhàn)場塵埃落定,張郃收復隴右之后,轉兵東向,魏霸就面臨著三面作戰(zhàn)的可能,以他目前的兵力,他很難固守關中。
這是他當初決定不取關中的理由,現在關中成了北伐唯一的戰(zhàn)果,他卻必須要考慮如何守住關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