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夏允彝-《明末球長》
第(3/3)頁
可是一旦秩序被重新建立起來之后,在長老會強大的武力保護之下,這些老百姓還是爆發出了極大的恢復生產、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迅速的便將長老會各種規劃完善起來,農業發展到了一定平靜,但是小農場化趨勢下,養殖場,菜農開始普及起來。
當然這些工作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工匠們分批被挑選出來,開始進行了二次分流,很多非常聰明的工匠,靠著他們的手藝生產東西,還可以理解現代化機器是如何改變生產活動,一邊進入長老會的工廠工作,換取生活費,另一方面,其中的聰明人,也逐漸學會了現代化工廠的生產流程,很快就有些人,開始了單干!
所以某種程度上,長老會周圍,形成了一小批的工廠群,雖然技術和工具都采購自長老會,但是賣撲克牌的都可以變成世界大廠,這些小工廠在未來,未必不能稱之為棟梁。
北方的河北、山西、東北和山東河南一帶的礦產也很是豐富,煤鋼復合體可不是瞎說的,在長老會到了之后,大部分都被沒收歸于了長老會名下,成了中國礦業公司的財產,這些礦冶業也被逐步恢復起來,原來的礦工們也都找到了吃飯的門路,又解決了一些勞動力的問題。
當然還有許多手工藝者,以前被官府盤剝的沒辦法成了流民,現如今有了長老會給他們提供生存保障之后,雖然無法轉化為工廠制度,但他們也開始恢復了生產,靠著自己的手藝,來賺取生活物資,這種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手工藝作坊,比如刺繡、竹編、木器、銀器等等產業,也在生活逐漸安定后,開始雨后春筍一般的恢復了起來,眼下雖然還見不到多少成效,不過哪怕是后世,即使機器大流行,許多手工藝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春天和未來,遲早有一天,這些小手工作坊會大幅度的發展起來,今后為長老會的財政提供另一個堅實的保障。
而這些事情,長老們往往都已經不用再親自去打理了,現在可是不像以前,他們嚴重缺乏人手,在經過了六七年的深耕后,第一批入學的孩子,這可是長老們親自教育出來的,已經基本上可以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了,這些孩子雖然底子比不上后世的高中畢業生,但現代化思想已經是最濃郁的了。
所以長老們有什么想法,只要點撥一下他們,這些人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便知道該怎么做,便會照他的吩咐,安排下去,并且大力的推行。
長老們雖然以工科為主,很難有管理學全才,可是許多見識卻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比的,每每提出一些想法,總是讓手下的孩子們敬佩的五體投地,當領導的有時候不見得你非要什么都會,但是只要你知道事情該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不敢糊弄你,眼下內部的官吏們還打著統一天下后做開國功臣,心氣也足,做事也踏實肯干,辦事效率自然不是已經到了遲暮之年,整個官吏系統都徹底糜爛的我大明要高出了太多了。
當然了,這次公務員考試也開始了改革,基本上就要成為最后一屆,針對大明士人的公務員考試,不然的話,新考生就得要通過一個文化等級考試,有了基本的數學、識字和通識能力,才能報考了。
對帝都來說,北方雖然滯留了不少秀才,但很多也是開始認命,而按照這次的布告,下一屆公務員考試,將區分中央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的區別。
在未來,你想報考中央公務員,就需要有地方公務員的或者某個實際工作的經驗履歷,再也不能讓一群不經世事的家伙就這么進入政府了。
夏允彝倒是心動了那么一小會,但很快就被沖淡了這想法,這新改的公務員考試,按照科目應考,所謂中央公務員,基本上都是極其低級的庶務工作,只有幾個所謂,外交部政策規劃司,但也只是招收文員一般的人物。
其實所謂科舉,除了狀元一般的人物,基本上給個七品官就不錯了,不過這種直接規劃了崗位給你,讓你分別報名的情況,還是非常罕見的。
他看了看,卻是沒有家鄉的崗位,不過河北本地的職位是不少的。
不過,他對此沒多少興趣,看起來,這新朝廷的規矩,確實是改變了,提前了解新規矩,逢迎而跟隨,才能保障家族最大的利益不是。
很快,夏允彝就聽說了,似乎有什么事情,鬧的沸沸揚揚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