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楊秀清 洪秀全-《遠東王》
第(1/3)頁
略論太平天國時期的洪、楊矛盾
董蔡時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洪、楊矛盾日趨尖銳,1856年楊秀清逼封萬歲,企圖“取而代之”,是洪、楊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免費小說 }《歷史研究》1978年第6期刊載了《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其作者從所謂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和“五主”、“八位萬歲”的角度,論證楊秀清封萬歲“是情理中事”,并非逼封,根本不存在什么圖謀篡位的問題。對此,筆者不揣谫陋,就太平天國時期的洪、楊矛盾略抒淺見,僅就正于《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的作者,并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定都天京初期的洪、楊矛盾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為了奴化中國人民,外國侵略者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在中國大力傳播基督教。洪秀全卻把外國侵略者用來奴化中國人民的精神鴉片,改造成蘊涵著反封建反侵略的拜上帝教,使它成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革命的犀利武器,這對帝8國主8義是絕大的諷刺。值得注意的是:蒙上一層薄薄宗教色彩的洪秀全的革命理論,正是中國社會科學技術、經濟文化落后的反映。拜上帝教教義的根子,是深深埋藏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的土壤之中的。
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拜上帝教的教義中,既有革命作用的一面,也有消蝕革命的一面。1848年春,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云山被捕,一時“黑云壓城城欲摧”。洪秀全離開桂平縣外出設法營救,拜上帝會主持無人,“當其時真道兄弟姊妹多被妖人恐嚇”,“心無定見”。(《天情道理書》。見《太平天國印書》(以下簡稱《印書》)第十二冊。)楊秀清宣稱天父降凡,代天父發言,安定了革命群眾的情緒,并聲言天父差他降凡代世人贖病。同年10月,肖朝貴宣稱天兄降凡。(《天命詔旨網》第三冊。)為了領導集團的團結,洪秀全以后追認了楊、肖的天父、天兄代言權。但這就是矛盾的開端,正如范文瀾同志所說:“洪、馮創教,楊、肖代上帝、耶穌發言,宗教領導二元化,隱藏著分裂的嚴重危機。”(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三節。)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安下了家,形勢發生了新變化。西征的軍事勝利,把革命前線推向了江西、湖北,。洪秀全、楊秀清等有些革命領導人物住進了巍峨宏麗的東王府,再也接觸不到風起云涌的群眾起義,看不到革命官兵手拿長矛大刀,出生入死地沖鋒陷陣。相反的是錦衣玉食,侍從成群。這些因素,磨損了他們剛銳的革命志氣,使他們眼光變淺短了,心胸變狹隘了。他們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才能與功績,熱衷于追逐個人的權力、地位。于是,楊秀清與洪秀全的矛盾加深起來了。
1853年12月24日,楊秀清詭稱天父下凡降身,親率北王韋昌輝、頂天侯秦日綱以及東殿眾官上朝。天王聽說天父下凡,連忙至二朝門迎接。“天父(楊秀清)怒天王曰:‘秀全,爾有過錯,爾知么’?天王跪下”,認錯。“天父大聲曰:‘爾知錯即杖四十’”。眾官代求杖,“天王曰:諸弟不得逆天父之旨,……哥子自當受責”,“即俯伏受杖”。“天父詔曰:爾已遵旨,我便不杖爾”。(《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見《印書》第十一冊。)
洪秀全究竟犯了什么彌天大罪,要受杖責?據楊秀清說,是由于天王不善管教幼天王、王后及宮內女官。當時,楊秀清以天父發言的手段,訓斥洪秀全應管好幼天王,善待王后,饒赦那些有罪的宮內女官。(《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見《印書》第十一冊。)早在1853年3月2日,天王下詔說:“外言永不準入(宮內),(宮)內言永不準出。……后宮姓名位次永不準稱及談及,臣下有稱及談及后宮姓名位次者,斬不赦也。臣下話有敢傳入者,傳遞人斬不赦”(《天命詔旨網》第三冊。)。試問:楊秀清怎能知道宮內事務?其耳目之多于此可見。他明知天王不許臣屬干預其宮內事務,卻偏要假天父下凡進行干預,這不是把天王詔旨視若弁髦嗎?洪秀全現在連宮內家庭事務都不能作主,且要受杖責,這不是明明要使天王內外事務都不能過問作主,成為一個木頭人嗎?
在楊秀清假天父下凡責罵以至要杖責天王后,回到了東府,意猶未足。為了對天王繼續施加壓力,他再次率領眾官前往天王府,“勸慰”天王。與其說是“勸慰”,毋寧說是對天王呵斥與示威的繼續。洪秀全震懾于“天父”的淫威,不得不“贊曰:清胞所奏,件件皆是金玉藥石之論,事事皆是至情至理之言,……前天兄耶穌奉天父上帝命,降生猶太國,曾諭門徒曰:‘后有勸慰師臨世’,。爾兄觀今日清胞所奏,及觀胞所行為,前天兄所說勸慰師、圣神風即是胞也”。(《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見《印書》第十一冊。)通過這次天父下凡,楊秀清獵取得如下的權力與地位:
第一,天王必須把宮內犯法的女官饒的饒,赦的赦,其情節嚴重者移交楊秀清審訊裁決,天王無權處理。
第二,以后天王“每事必與胞(指楊秀清)商酌而后行”,剝奪了天王最終裁決軍國大計以至宮內事務的權力。
第三,脅迫天王贊譽楊秀清為“勸慰師”“圣神風”。
第四,脅迫天王答允把這次“天父下凡”事“記詔以垂教萬世”,旨準頒行,在太平天**民中宣揚。
“圣神風”的涵義是什么?就“圣神風”的職責來說,負有“化惡心,永不準妖魔迷。時時看顧,永不準妖魔害”。(《天條網》第四冊。)就“圣神風”的地位來說,至高無上。洪秀全制定的贊美詩的開端說:“贊美上帝為天圣父。贊美耶穌為救世圣主。贊美圣神風為圣靈。贊美三位為合一真神。……”(《天條網》第四冊。)早在1851年天王詔令:“天父是天圣父,天兄是救世圣主,天父天兄才是圣也。繼自今,眾兵將稱呼朕為主則止,不宜稱圣,致冒犯天父天兄也”。(《天命詔旨網》第三冊。)洪秀全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終身沒有自稱為圣。現在楊秀清利用天父的棍棒,脅迫天王獎許他為“勸慰師”、“圣神風”,表明他不僅在無限抬高自己,使自己成為“三位合一真神”,遠遠凌駕于天王之上,并且再次踐踏天王不許稱“圣”的詔旨,竟把天王對他的贊許當作褒封,改變自己的系銜。就目前的歷史資料看,至遲在1854年夏天以后,楊秀清在發出的誥諭上,其系銜已由“太平天國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改變為“太平天國勸慰師圣神風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黃再興出師湖北將憑》。見《太平天國》(三)第19
楊秀清不僅改變其系銜,連太平天國的贊美詩也給改動了。1852年洪秀全撰寫的《天條書》中規定的贊美詩有“人知悔改,魂得升天”(《天條書》,。)之句。據《金陵癸甲紀事略》載:“賊有改贊美‘魂得升天’句為‘功成名就’者,東賊怒,杖殺之。嗣與天賊議,又易其語曰:“贊美上帝為天圣父,是魂爺□(獨)一真人(神)。贊美天(漏一‘兄’字)為救世(漏一圣字)主,是圣人,舍命代人。贊美東王為圣神風,是圣靈,贖病救人。贊美西王為雨師,是高天仁人。……贊美豫王為露師,是高天直人。”(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見《太平天國》(四)第681頁。)《天條書》是洪秀全制訂的,誰有權改動其中贊美詩中的“魂得升天”為“功成名就”?顯然是天王命令文臣改動的。楊秀清借口改動贊美詩杖殺那個文臣,不是對天王最兇惡的示威嗎?既經向天王示威于先,再與天王議改贊美詩于后,不明明在脅迫天王修改贊美詩嗎?洪秀全原定的贊美詩只贊美天父、天兄,楊秀清接著又脅迫天王把贊美詩改為重點贊美天父、天兄、東王,唯恐激起諸王的反感,又以贊美西王、豫王等為陪襯。但惟獨不贊美天王,楊秀清不是在籠絡諸王,孤立、打擊、貶低天王嗎?在太平天**民中,每周要做禮拜,誦唱贊美詩,贊美詩對太平天**民的影響是既大且深的。為此改動贊美詩,不是要使太平天**民知有東王而不知有天王嗎?《天父下凡詔書》載:楊秀清在未取得“勸慰師”、“圣神風”的贊許之前,向天王告別回東府時,“東王、北王偕眾官跪下,山呼萬歲,奏旨退朝”。在取得“勸慰師”、“圣神風”的贊許之后,向天王告別時,只有北王、頂天侯等“山呼萬歲”,楊秀清不再“山呼萬歲”了。在《賊情匯纂》中,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上天王的本章中寫著,“小弟楊秀清立在陛下,韋昌輝、石達開跪在陛下”,明顯說明經過這次天父下凡的威逼,楊的地位提高了,權力擴大了,離開萬歲只差一步了。天王洪秀全奠定了革命理論,是拜上帝會、太平軍和太平天國的締造者,楊秀清揮舞天父代言權的棍棒挫辱天王,同天王爭地位,搶權力,以至發展到逼封萬歲,必然激起太平天國將領的不滿與憤怒,也必然引起天王的不安與憤怒。楊秀清把自己放到了火山口上。
二、“五主”、“八位萬歲”說是不能成立的,更掩蓋不了洪、楊矛盾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與清方記載都肯定了楊秀清逼封萬歲。《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從所謂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和“五主”、“八位萬歲”的角度論證楊秀清“加封”萬歲,既非逼封,亦非意圖篡位,并且說: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已產生了一些新的特點,“出現了平等的新芽”,自天王至翼王的六王爵位平等,兄弟相稱,得在“金龍殿內坐宴”等,。果真如此嗎?
按照拜上帝會教義,天父最尊,天兄次之,天王第三,楊秀清第四,肖、馮、韋、石也都是天父的兒子,是天父派他們下凡來匡扶天王的。所以,六王中間兄弟相稱,如天王稱東王為清胞,北王稱天王為二兄、東王為四兄。洪秀全在教義中作出如此的規定,藉此加強領導集團的團結。這顯然是在封建思想侵蝕下小農生產者的宗法思想的折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