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 楊秀清 洪秀全-《遠東王》


    第(2/3)頁

    不平等是絕對的,平等是相對的。太平天國的六王雖然都是“王”,并且兄弟相稱,實際上是不平等的。《幼學詩》中的“子道”、“兄道”、“弟道”中說得很明白:“順親分本宜”,“為兄教導弟”,“從兄弟在恭”,“長幼天排定”。這是說六王都應恭敬天父、天兄;東王以下各王,都須恭敬天王洪秀全,盡忠輔佐。六王的爵位,也是不平等的。在永安封王時,天王分別晉封楊、肖、馮、韋、石為東、西、南、北王,東王九千歲,以次遞降到翼王五千歲。六兄弟之間的關系,更明確地賦予了君臣關系,東王見天王要下跪,下一級王見上一級王也要下跪;下一級王給上一級王的報告叫“稟奏”,行文中要寫成“跪稟”;天王的命令叫“詔令”、“詔旨”,東王的叫“誥諭”,翼王的叫“訓諭”,半點不能攙越等級何等森嚴!

    《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中說:從六王得“在金龍殿內坐宴”,也反映了天王與其他諸王的平等關系。情況是這樣的。1853年冬,如前所說,楊秀清假天父下凡要杖責洪秀全,后來,風波告一段落,天王降旨“命設御宴賜東王及北王等在金龍殿內坐宴”。于是,《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的作者說:“歷代封建帝王賜宴,雖王公大臣皆不得坐宴于殿上”。天王容許如此,“這從朝儀上體現了首義六王之間的平等關系”。具體問題應加具體分析。在宴會時,洪秀全說:“朕同胞等皆是親承帝命下凡”,故可“在此金龍殿設宴”,“若至幼主以后,皆不準人臣在金龍殿食宴,……以肅體統也”。這就明顯說明天王認為這樣做是不合“體統”的,以后幼主不得照此辦理。即就這次設宴也稱為“賜宴”,尊卑上下之分毫不含糊,那能從這次金龍殿“賜宴”中探討出一個“平等的新芽”呢?,!

    《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有一段說:“在太平天國政治體制中,與平等相聯而產生的另一個特點,便是同一爵職,并列多人”,如太平天國有“五主”――天父上主、救世主、真主、幼主、贖病主;“八位萬歲”――天父、天兄、天王、幼天王、光王(天王第三子)、明王(天王第四子)、東王、西王。既然楊秀清在“五主”、“八位萬歲”之列,“五主”中前四主已稱萬歲,第五贖病主楊秀清稱萬歲是“合道理的”。楊秀清既為太平天國立下卓越功勛,故列為“八位萬歲”之一。由此得出結論說:楊秀清為萬歲,是“合乎洪秀全宗教思想的?!?

    考太平天國的政治體制中并無“五主”之說。“五主”之說是《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的作者,根據《欽定敬避字樣》引伸出來的。該文說:“據《欽定敬避字樣》的規定,太平天國的‘主’有五位”,即天父上主、天兄救世主、天王“真主”、洪天貴幼主、楊秀清贖病主。按《欽定敬避字樣》規定是這樣的:“主”字下有上下兩行文字,上下行連讀“上主皇上帝、救世主、真主、幼主、贖病主、主將、主宰之主可用,余俱以司字、專字代?!比绻f“主”字可釋為萬歲,那末,主將豈不是變成了“萬歲將”了?又且根據上述規定,何只五主?包括“主將”在內,那就不知有多少“主”了。

    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認識上主、救世主、真主、幼主與贖病主的“主”字的真實涵義。根據拜上帝教教義,耶和華“造天地山海人物”,故稱“上主”,這個“主”是主宰一切的意思。耶穌“降凡捐軀,代世人贖罪”,故稱“救世主”。洪秀全奉天父命“主宰天下”,故為“太平真主”,即是“太平天子”的意思。楊秀清代世人贖病的故稱贖病主?!吧现鳌薄ⅰ熬仁乐鳌薄ⅰ摆H病主”是拜上帝教義中“高天”里的尊號,“真主”是現實世界政治元首的崇稱之一。同一“主”字,涵義不同。如天王稱“天主”、“天子”、萬歲。楊秀清是東王,封九千歲,并不是因楊是贖病主才封九千歲的。萬歲是皇帝的專有崇稱,在《太平禮制》和《天父下凡詔書》中,只有天王、幼天王得稱萬歲。在太平天國的印書中,也沒有發現把帝王的專有頌稱――萬歲,加到“高天”里的天父、天兄頭上的記載。怎能把具有不同涵義的上主、救世主、贖病主、真主、幼主,因為都有一個“主”字,就把他們等同起來,說“五主”是平等的,都是萬歲呢?

    “八位萬歲”說能否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太平玉璽上刻有“……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輿篤。八位萬歲。真王貴福。永定乾坤。永錫天祿”等四十四個字。羅爾綱同志對其中的“八位萬歲”作過考證。他從太平天國后期洪秀全制定的《朝天朝主圖》中有“爺、哥、聯、幼真天主,光、明、東、西八數龕”等詩句中把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光王、明王、與東王、西王并列,認為天王是萬歲,天父、天兄以及其子都稱萬歲是可以理解的。“東王為上帝降托,西王為耶穌降托,上帝、耶穌既稱萬歲,他們的降托者也稱萬歲,理都說得通?!钡袘岩?,他說:根據《太平禮制》,光王、明王只稱千歲,“難道是后來對初制有了改變,天王諸子也得與幼天王同稱萬歲嗎?”(羅爾綱:《太平天國文物圖釋》第25―2洪秀全作《朝天朝主圖》的目的是“詔定”從上帝到洪氏諸王與異姓將領的“位次”。從該圖附有的詩句第一句“上帝基督共朕三”看,表明天王排定的位次第一是上帝,第二是基督,第三是天王。其余詩句排定的“位次”是幼天王第四,東王第五,光王第六,明王第七,西王第八,天王的長、次兄洪仁發、洪仁達是第九、第十。當他排列到第八位時的詩句是“爺哥朕幼真天主,光明東西八數龕。”“龕”與堪相通。詩的意思是“爺哥聯幼真天主,加光明東西堪成八數了”,即排列了第八個位次了。

    值得注意的是《朝天朝主圖》中的詩句下都附有“洪”字形的符號或“八”字。如“上帝基督共朕三氵。”“爺哥朕幼三一添□”?!盃敻珉抻住藬谍惏恕?。排到王長、次兄仁發、仁達的“位次”是第九、十位時的詩句是“長次加尚十全吉六”。論理,“十全吉”后應為“十”字,洪秀全卻偏要寫成“六”,湊上一個“八”字,為什么?洪秀全說:“三八廿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爾民極?!奔础昂樾闳珵槊駱O。”所以“氵”、“八”、“□”、“六”等字形,既表示“詔定位次”的數字,又是洪字的代義字,表示洪秀全是“民極”、“真主”、“太平天子”,強調了他的絕對領導權。綜上所說,太平玉璽上“八位萬歲”的“八”字,應疏解為“洪”,即洪秀全?!拔弧弊郑吨芏Y?天官篇》載:“圣人之大寶曰位,。《易?系辭》有《惟王建國,辨方正位”的解釋?!鞍宋蝗f歲”的真實涵義是“洪秀全正位萬歲”,而不是什么“八個萬歲?!?關于“八位萬歲”考釋的全文,請參考《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2輯拙作。)

    總之,無論從所謂“五主”或“八位萬歲”的角度,都不能考出在天京變亂之前,楊秀清封萬歲是“合乎太平天國政體和拜上帝教教義”的結論。

    在《幼學詩》中,洪秀全強調“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一人首出正,萬國定咸寧。王獨操威柄,讒邪遁九淵?!痹诤樾闳脑t旨及其它著作中,也強調他是“太陽”,是“真主”,是“天子”。幼主稱萬歲,是宗祧繼承,那里會容許異姓也稱萬歲呢?老大多了,船要翻身。作為政治、軍事指揮來說,在階級社會中,政治元首只能有一個,這是政治常識。楊秀清利用天父的棍棒,一再打擊、挫辱洪秀全,搶地位,爭權力,把自己凌駕于天王之上。如果歷史地全面地看楊秀清,他在1856年逼洪秀全封其父子萬歲,圖謀篡位,是他攘取“勸慰師”、“圣神風”的繼續與發展。

    三、逼封萬歲是洪、楊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

    威逼天王,只是楊秀清企圖取洪而代之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楊秀清壓制打擊首義將領。在天京的封建知識分子謝介鶴在《金陵癸甲紀事略》中說:楊秀清“自號圣神風。殺必請于天賊,然天賊曰殺,東賊曰必不殺。曰勿殺,東賊必殺之,謂出天父意也。故嘗假天父語,杖天賊四十,又殺西賊父,北賊兄,東賊兄楊元清妻以示威。”此外,楊秀清還打擊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和秦日綱、韋昌輝。

    楊秀清上逼天王,下壓首義將領的目的何在?楊秀清雖然是太平天國的軍師,掌握軍政大權,但是,在外領兵作戰的是石達開、韋昌輝和秦日綱等。他們都是金田起義時領導集團中的重要人物,長期來領兵作戰,使他們有了自己的基本部隊。黃玉昆、賴裕新等部是石達開的基本部隊;韋俊等部是韋昌輝的基本部隊。楊秀清要取代天王,即使不能取得他們的支持,至少也要使他們不敢起來反抗。這樣,在威逼天王的同時,打擊、壓制首義將領,顯示權威,無非是要把他們整服,一旦楊秀清篡位,使他們不敢異動,。上逼、下壓,是為楊秀清有朝一日取洪而代之這一目的服務的。

    1856年太平軍擊破清江南大營后,楊秀清利用兵權在握,分別把石達開、韋昌輝、秦日綱派往武昌、江西、丹陽前線指揮作戰,楊秀清絕對控制了天京,認為時機已到,忘乎所以,逼封萬歲。

    關于楊秀清逼封萬歲,早在1854年前后,敵人方面就已有所察覺,《賊情匯纂》中說:“秀清叵測好心,實欲虛尊洪秀全為首,而自攬大權獨得其實,其意欲仿古之權奸,萬一事成則殺之自取。”(《太平天國》(三)第46頁。)《金陵紀事詩》中有“秀清獨斷終圖篡”的詩句。(見《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第2冊第5秀清逼封萬歲,并見于《李秀成自述》、《金陵癸甲紀事略》、《金陵省難紀略》?!独钚愠勺允觥分姓f:楊秀清“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睏钚闱灞品馊f歲,把洪秀全逼到了一無退步,忍無可忍的地步。石頭城上,頓時烏云滾翻,一場天京變亂的悲劇不可避免了!

    1856年9月2日,韋昌輝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殺死楊秀清,一場天京變亂開始了!接著,石達開也從武昌前線遄返天京。

    史學界爭論的焦點是:韋殺楊是否奉有天王密詔?對此,羅爾綱同志旁證博引,寫了一篇《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訌考》,肯定韋殺楊奉有天王密詔。有的同志反對此說,直到目前為止,還沒一篇論文能夠舉出確切可靠的資料推翻羅爾綱同志的考證。值得注意的是太平軍將領對洪、楊矛盾與逼封的看法何如。

    北王韋昌輝是殺死楊秀清的當事人。燕王秦日綱是韋殺楊的支持人。石達開贊成殺楊,但反對擴大屠殺東王部屬。楊秀清上逼、下壓,逼封萬歲,為太平天國高級將領所反對,當洪、楊矛盾激化到不能調和時,他們都站到了洪秀全的一邊。

    太平天國的中級將領對逼封萬歲的看法何如?李秀成是楊秀清提拔出來的,天京變亂,他當時在丹陽前線作戰,擔任指揮的職務,是一個中級將領,。在太平天國后期,他是太平軍的統帥,對天京變亂的內情,應該了解得比較清楚。在談到洪、楊矛盾與楊秀清被殺事,他說:“東王令嚴,軍民畏”,軍政事務“嚴嚴整整,民心佩服”,“上下戰功利”。但是,“東王自己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因東王天王實信,權托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翼二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在這段話里,李秀成既肯定了楊秀清的才干和為太平天國立下的卓越功勛,也氣憤地指出楊秀清一貫“要逼天王”,“威風張揚”,“封其萬歲”,“君臣不別”,“東欲專尊”,是他被殺的的根本原因?!胺馄淙f歲,”東欲專尊”,不就是取代天王,圖謀篡位的同義詞嗎?這反映了太平天國中級將領對逼封萬歲,“東欲專尊”的不滿與憤怒。

    《如何評價楊秀清?》一文中說:楊秀清死后,天王“不僅緬懷他,而且頒予殊典”,對他的死“無限悼念”。意思是說既然韋殺楊奉有密詔,為什么楊死后,天王又“無限悼念”他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