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 封賞-《逆宋》
第(2/3)頁
這里要解釋一下,不管是太尉,還是樞相或者使相,都是朝廷的官位,官位是不能世襲的。封公封侯是爵位,爵位食邑是能世襲的。
真要論起來,像慕容延釗、符彥卿、趙匡胤、韓通這些王爵也能世襲。
眼下慕容延釗已死,柴宗訓(xùn)不提,身為王府嫡長子的慕容德豐也未提,眾臣都已猜測到皇上不想讓這王爵世襲下去,所以并未有人上奏。
自漢高祖斬白馬盟誓‘非劉姓王者,天下共擊之’后,歷朝歷代對待異姓王爵都非常謹(jǐn)慎,即便有封王者,也多是追封。活著封王的,多是有異心,或挽狂瀾于既倒之輩。
柴宗訓(xùn)的想法是,不僅王爵,最好沒有什么世襲的爵位,各憑本事去爭取富貴,所以他對封爵一直是非常吝嗇的。
之所以封慕容德豐郡公,為的是方便他在嶺南行事。而且以他與慕容德豐的關(guān)系,就算到時候剝奪這個公爵,慕容德豐也不會說什么。
眼下魏仁浦又奏請封爵,對于其他人,封賞容易,要收回來可就難啦。
“除封爵外,就不能有其他賞賜嗎?”柴宗訓(xùn)問到。
魏仁浦對到:“回皇上,武將戰(zhàn)場搏殺,為的便是封妻蔭子。若皇上不肯封爵,豈非令武將寒心?”
柴宗訓(xùn)微微皺眉,故意說到:“封妻蔭子?這些人不都口口聲聲是為社稷,為百姓嗎?”
魏仁浦只得他又要耍賴,忙說到:“武將為社稷,皇上對其封爵,也正顯皇恩浩蕩,將士們在戰(zhàn)場上便可不惜性命。”
意思是你再小氣的話,到時候戰(zhàn)場上看還有誰為你拼命。
這個還是思想的問題,柴宗訓(xùn)知道跟魏仁浦這樣受孔老二荼毒的人很難說通。便連抗擊倭寇的名將戚繼光,雖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之句,得勝時也有‘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的吟唱。
至于‘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無不在告訴柴宗訓(xùn),你說我一個當(dāng)兵打仗的,我不惦記封侯,還能惦記什么?
柴宗訓(xùn)想了想,說到:“若是封妻蔭子,何須封侯?朕賞他世世代代都花不完的銀錢,不也一樣嗎?”
“不一樣,”魏仁浦說到:“皇上,民間有句俗話,錢多米多沒有日子多,再多的錢都有花完的時候。但若是有爵祿,大周江山萬萬年,那么這爵祿便能用萬萬年。”
柴宗訓(xùn)搖頭到:“樞相應(yīng)該知道朕向來對爵位蔭封深為痛絕,似曹彬、潘仁美、楊業(yè)輩,他們?yōu)閲鲬?zhàn),賞賜何等富貴朕都舍得,但他們的子侄何功于社稷?憑什么享受富貴?就算能享受,也是朕的恩典,但不能理所當(dāng)然。”
“臣明白皇上的意思,”魏仁浦說到:“只是歷朝歷代皆是如此,皇上豈能跳脫?還有此次出征的主簿文書等文職,皇上也該進(jìn)行封賞。”
“有功的,朕自然賞。”
“臣的意思是,皇上應(yīng)該刻意去賞這些書生。”
“為什么?”
魏仁浦說到:“此次百官同敲登聞鼓逼宮,除少數(shù)宋王親信外,余下皆是科場出身的文官。他們之所以鬧事,皆因皇上未曾雨露均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