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三 開銀行-《逆宋》
第(2/3)頁
“劉卿何事見朕?”柴宗訓問到。
劉以銘執禮到:“回皇上,東丹國使臣來到汴梁,欲與中原重修舊好。”
“東丹國不是遼的屬邦嗎,為何要與中原重修舊好?”柴宗訓問到:“里面會不會有什么陰謀?”
“回皇上,”劉以銘對到:“東丹國原名渤海國,是長期活躍于東北的政權,唐時曾歸附于中原,封其首領渤海郡王,所以才有渤海國名。”
“只是后來中原戰亂,遼人便趁機占了渤海國土,渤海人拼死抵抗不住,便大批逃散,部分亡入高句麗,部分亡入更北的女真。”
“遼人將剩下的渤海人全部遷入其內陸為奴為婢,渤海國改東丹國,以遼國皇室管理。亡入高句麗和女真的渤海人本想借助這兩國力量,可這兩國原就是遼之臣屬,若非貪圖東丹財貨,根本不會施救,怎會出手相助。”
柴宗訓接話到:“所以東丹國便想到了中原?讓朕當這個冤大頭?”
“皇上,”劉以銘說到:“臣聽說東丹國土地是黑色的,不論種什么,產出都比中原至少大一號。”
“東丹國自隋唐時就屬中原版圖,目下我大周兵強馬壯。東丹既派使者前來,皇上何不將計就計,王師出幽薊,將其收歸?”
又一個窮則擱置爭議,富則自古以來。不過東北那旮沓,確實富饒。
根據他有限的遼國歷史知識,以及這個時候兩邊的交流,柴宗訓知道現在的遼國在明主耶律賢的治理下,國力正在好轉。
東丹國雖然只是個臣屬,遼人究竟愿意花多少力氣去保住無法預估。
柴宗訓思慮一會,開口到:“問問楊業,大庾道沿線的民情平復沒有,若已平復,命其速率領背嵬軍入汴梁。”
不幾日,虔誠八百里加急軍報入汴梁。
原來南唐民心早已屬江南,楊業本打算離開。但大庾道往來的行商巨賈吸引了不少盜賊前來,常有商旅的錢財被劫。
虔城是丘陵地形,非常適合盜賊藏身,以至于官府的差役不夠用,只能讓背嵬軍幫著緝盜。
偏偏這盜賊鬼的很,只劫錢銀,不劫貨物,緝拿起來難度極大。
想不到大周精銳中的精銳被小小的盜賊囿于虔城,動彈不得。
“這也不是辦法,”柴宗訓說到:“須得設法解決,不能讓背嵬軍困在那里,誤了軍國大事。”
一旁的董遵誨說到:“皇上有所不知,途徑大庾道的都是長途販運貨物,若是運得少了,一趟盈余還抵不了押運花費;若要運得多,須帶著大量現銀,所以才引得盜賊鋌而走險。”
“雖然楊令公的奏折里沒有明說,但以臣估計,定有當地百姓參與其中,為盜賊聯絡消息、提供藏身之所,甚至親自上陣搶劫。”
柴宗訓又看了一眼奏折,皺眉到:“只搶銀錢,不搶貨物,以至于不留痕跡,緝拿難度極大。”
念著念著他猛的睜大眼睛:“既是這樣,為何不開設銀行,只拿著存折,比帶著現銀要安全得多。”
董遵誨已然習慣柴宗訓嘴里蹦出他沒聽過的事物,于是只問到:“銀行?怎么開?”
“速傳魏王進宮,朕要與他商議,全國開設銀行。”
符彥卿授侍中以來,在柴宗訓的支持下獲得了財權,后來柴宗訓忙于他務,于是符彥卿就得了個財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