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四 征遼辯論-《逆宋》
第(1/3)頁
新的法令很快頒布下來,大周境內將逐步廢除流刑和肉刑,全部改為徒刑。
境內大獄逐步因地制宜改作坊或農場,供人犯服徒刑。
同時嚴禁毆打人犯,因為現(xiàn)在健康的勞動力實在太過重要。
事情太過繁雜,柴宗訓已無暇參與,一律交與曹翰去署理,他眼下要做的,就是為大周即將到來的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局面。
目前最大的威脅就是遼人,自從聽取慕容德豐的戰(zhàn)略拿下幽云后,北方一直太平至今。
遼國也在明主耶律賢的治理下,終于平息紛爭,國力蒸蒸日上,先前還曾與豪強世家配合攻打幽州。
柴宗訓放出風去,留在汴梁的將領楊業(yè)和呼延贊聽說要打遼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但朝臣都似乎安定于眼前的局面,不太愿意打仗。
先是翰林學士馮平上書一封,痛陳清平世界來之不易,戰(zhàn)事一起百姓必會遭殃,況遼兵兇猛,倘是戰(zhàn)敗,恐廟堂震動,懇請皇上以社稷蒼生為念,勿要輕啟戰(zhàn)端。
柴宗訓看過奏折后,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只是暫且留中,當做沒這回事。
但馮平不愿意他的忠義執(zhí)言就此成了廢紙,大朝時主動出班問到:“皇上,臣日前上的止戰(zhàn)疏,不知皇上看過沒有?”
大朝上問出來,柴宗訓自然不能回避:“朕看過了,馮學士很用心,寫得很好。”
“皇上若肯納忠良之諫,臣便是嘔心瀝血又何妨?”馮平說到:“只是臣聽說,背嵬軍已在整裝,要向北境開動?”
軍國大事,靠哄靠騙靠拖延是不行的,柴宗訓說到:“是的,背嵬軍即將前往豐寧。”
豐寧是幽州城外的一座城池,先前遼軍與世家大族配合進攻幽州失敗,楊延平乘機出兵將豐寧城奪回。大軍出豐寧便能直搗遼國中都大定府,威脅上都臨璜。
遼國五都,南都幽州和西都大同府已被收回,遼國宗廟都在臨璜府,倘攻下大定,必致遼國震動。不過因遼人的放牧習慣,以及祖上傳下來的‘捺缽’,皇帝倒不一定常駐臨璜府。
先前收回幽云守住北方邊境后,周師一直在南方征戰(zhàn),遼人正好趁機猥瑣發(fā)育。耶律賢剪除了國內政敵,確立了嫡長子繼承皇位制度,如今境內一片強盛景象。
“皇上,”馮平大呼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如今漢家河山盡復,百姓方得享太平,國力正是上升之時,戰(zhàn)事一開,必致國庫空虛,百姓負擔加重怨聲載道,臣請吾皇三思。”
一群文臣跟著跪下:“請皇上三思。”
柴宗訓淡淡到:“馮學士飽讀詩書,必見過漢唐之時輿圖,難道我漢家江山就這么一巴掌大?別的不說,朕清楚的記得,遼東自古便是我漢唐河山。先前渤海國因不慣遼人欺壓,欲舉國內附,朕因他事遷延。”
“如今我大周國富民強,兵強馬壯,朕豈能坐視漢家遺民受蠻夷欺凌?”
“皇上,”工部尚書林彥升出班到:“遼東苦寒,原非漢地,歷代渤海國主實是朝秦暮楚之徒,漢強則屬漢,夷強則歸夷,實不值搭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