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七 孝義世家-《逆宋》
第(3/3)頁
“防患于未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柴宗訓說到:“老百姓的日子有盼頭,過好了,社稷自然安穩(wěn)。陳家分家的事暫且放一邊,安心籌措糧草吧。”
“皇上…”趙匡胤還欲爭辯。
“既是天下第一家分家,”柴宗訓淡淡的打斷趙匡胤:“自當由朕這個天下第一人來主持比較好。”
相處十幾年,趙匡胤深刻了解柴宗訓的剛愎,只得執(zhí)禮到:“臣遵旨。”
柴宗訓說到:“傳戶部尚書陳象升,朕要了解一下這個義門世家。”
陳象升遷戶部尚書前,任職詹事,掌皇后皇子家事,頗得符昭信任。戶部正是符彥卿管轄,前任尚書致仕后,便由他來接任。
趙德昭掛戶部侍郎銜,實職大周社稷銀行行長,已侵奪戶部很多權(quán)力,陳象升這個戶部尚書,除了管全國轉(zhuǎn)運使漕運之外,已沒有太大用處。
讀書人出身的陳象升,自是禮節(jié)齊備:“臣陳象升,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陳卿請起,”柴宗訓問到:“陳卿出身江州義門陳氏?”
“回皇上,是的。”
“世間傳頌陳氏孝義,可為真?”
“回皇上,”陳象升挺老實:“此不過為人之本分,當不得四處傳頌。”
柴宗訓又問到:“陳氏千口同食,百犬同槽,那得需要多大的房子?比朕的皇宮還大吧。”
“皇上,陳氏豈敢。”陳象升說到:“不過因陳氏兩百多年未分家,房子確實比較多。”
“你可為朕形容一下陳氏現(xiàn)狀?”
“回皇上,陳氏現(xiàn)有義門正宅、御書樓、東佳書院、東臬祠、太公堂、祖訓堂、德星堂、大學院、接官廳、太圣院、得勝樓、九里殿、永清祠、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嬉戲亭、真君祠、五祖碑、藏書樓、百柱堂、蘭官、廨院、道院、義門、義酒坊、酒店、饋堂、公堂、鼓樓、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遷祠、先祠、義碑,筮法亭及田莊、園林等三百多處。”
“陳氏千余口同食,乃是在家中饋食堂,堂前有洗米池,面積畝余。洗米池不遠處有鳳凰井,特為過往行人解渴而掘,井水甘甜,兩百多年一直未干涸。陳氏于村外還建有陳家橋、樟榆橋、石崖橋、狀元橋等,皆是為方便過往之人。”
“陳氏家訓,除孝義外,首重讀書,目下朝中有十二人與臣是同宗。”
“妙、妙,”柴宗訓拍手到:“不愧為天下第一家,頗是令朕神往。朕且問你,你要據(jù)實回答,陳氏可愿分家?”
“回皇上,”陳象升說到:“朝中多有令陳氏分家之言,但臣,及臣宗族,皆不愿分家。”
“好,”柴宗訓說到:“既是不愿分家,那便不分吧。”
陳象升當即跪倒在地:“臣謝主隆恩。”
我還要謝謝你呢,柴宗訓在心里笑到,正好利用陳家孝義家風,勾起海外遺民的宗族、鄉(xiāng)土觀念,將他們一個個都吸引回來。
第(3/3)頁